文
四季文史
剧照:“凤雏”庞统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他却是“三家”之中最寒碜的一家。
然而,刘皇叔最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靠的还是他手下那帮文臣武将。论武将,有关羽、张飞和五虎上将;论谋士,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高人。
司马徽(水镜先生)曾说,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刘备一下可是得了俩。就说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他在三国是顶流人物,一人可抵千*万马,何况还有个凤雏庞士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治国理*有一套,但带兵打仗确实是他的硬伤。那么庞统的表现如何呢?为了让刘备成功拿下西川,庞统舍命落凤坡。这是一招狠计、猛计,虽然刘备得了西川,可也彻底失去了凤雏。
试想,如果说落凤坡前死的诸葛亮,换凤雏在世的话,可以战胜司马仲达吗?显然不能。
剧照:诸葛亮、庞统张松之死
最怕问初衷,梦幻成空。年少立志三千里,踌躇百步无寸功。——《浪淘沙·最怕问初衷》
自来到刘备帐下之后,庞统一直没做出什么成绩,反而是与自己齐名的诸葛亮屡立战功,这让他很苦闷。而当刘备一次跟自己说出夺取西川的苦恼时,庞统知道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说凤雏为何要说张松呢?因为张松之死是庞统计杀的,此举是在替刘备夺西川做足舆论。
刘备行仁义之师,这在三国是出了名的,然而,英雄做大事当不拘小节,如果一味瞻前顾后,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余地而功亏一篑。当时,刘备*团在夺取西川这件事上陷入僵局,他不想伤及颜面,可是打仗有时候就得豁得出去,所以他借酒消愁,找庞统讨要计策。
剧照:刘备、庞统庞统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他找来魏延,让他送一封信给张松。不过,在把信交给张松时,务必要让他的哥哥张肃看到这一幕。
魏延依计行事。某夜,一个黑衣人怀揣那封信悄悄溜进成都张松的门前,随后又悄无声息地来到张肃府上。张肃果然中计。
张肃看到信上内容,认为张松已经投奔刘备,他马上报告主子刘璋。刘璋曾经好吃好喝伺候着刘备,没想到刘备竟然暗中挖他墙角,对刘备心生恨意。同时,张松很快被刘璋处决,刘璋想要给刘备送一份“大礼”。
张松还是非常有才的,他是刘璋手下的得力干将,虽然他相貌丑陋,但是他声如洪钟,读书过目不忘,甚至倒背如流,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第二天,刘备收到一个盒子。没错,那里面装的正是张松的首级。
与刘璋闹掰后,庞统果断让刘备离开益州抓住时机先拿下川东,这样西川便可徐徐图之。
剧照:张松献图落凤坡的传说
川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块物产丰饶,可以为日后作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而且据守此地,进可以可取西川,退可守荆州。
刘备觉得庞统所言甚是,立马开拔。
在进*川东路上,一个路口让刘备犯了难。一边是羊肠小道,一边是宽阔的马路。小路隐蔽但恐有伏兵,这点常识,刘备还是心知肚明的。
庞士元说自己带小队从小路走,让刘备带上大部队从大路走,给敌人来个两面夹击。不过刘备不同意,他执意自己走小路。
庞统反其道而行之,他对刘备说,敌人肯定不会在小路埋伏,相反会在大路埋伏。而自己又不善带兵,所以坚决让刘备带兵从大路与敌人硬刚,自己则从小路奇袭。
剧照:刘备、庞统不善带兵的刘备还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此时,庞统故意从马上摔下,并说马匹质量不好。刘备二话没说,把胯下的卢马送给了庞统。
庞统对刘备的举动感动不已,更加决定了从小路进发的决心。事实上,大路设伏根本不可能,因为敌方没有躲藏的地方,只有在小路埋伏,而且换马也有伏笔。可见,庞统是抱着必死的心去的。
而且,庞统此举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刘备兴有名之师,这才是庞统的真实目的。
臣万死不能报主公恩情。刘备觉得自己只不过换了一匹马而已,庞统为何如此激动,刘备自然不知庞统的用意。庞统大笑两声,随即跨上战马,朝小路深处走去。
没走多元,他便来到了落凤坡前。庞统死于落凤坡是小说演义里的杜撰,《三国志》中有记载,庞统随刘备西征刘璋,在攻击雒县时,“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西征刘璋时,庞统曾建议在宴会上就擒拿刘璋,而且还为刘备线上上中下三条计策。最后把偷袭作为“上上策”,然后庞统就战死了。
《三国演义》中,庞统来到落凤坡前,当看到这三个字时,庞统对众将士说,这也许就是天注定,看来我庞统必将命丧于此。果不其然,当埋伏在山坡上的士兵看到刘备的的卢马时,都把弓箭齐刷刷地射向了刘备(其实是庞统)。
剧照:庞士元凤雏战胜司马懿的可能性
魏延于乱*中逃了出来并追上了刘备,他把落凤坡发生的事告诉了刘备。刘备此时才明白庞统的良苦用心。
魏延把庞统临终前留下的攻打计划拿给了刘备,原来张松之死是庞统故意为之,他就是要逼刘璋先动手,这样刘备就可以西征了。而且,庞统死了,刘备更可以为发兵刘璋师出有名。
从这一事例不难看出,与诸葛亮的稳扎稳打不同,庞统比较冒进,打仗就一个“猛”字,追求立竿见影。这种冲动的性格,与司马仲达也格格不入。
先说诸葛亮。在三国,孔明永远排在谋士团队第一方阵。虽然他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上知天文下至地理,通晓八卦阴阳、会算能掐,不过他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全才。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话,那么刘备很难跟曹魏跟东吴抗衡,也不会有蜀汉的后来。
剧照:刘备、诸葛亮在行*打仗方面,虽然诸葛亮不是专家,但他求稳。在蜀汉建立过程中,尤其是新*权建立伊始,这种凭借自己有生力量去消耗对方强大的力量,这种“持久战”打法至关重要。所以你不能绝对地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就注定了蜀国败亡,要我说是因为诸葛亮没有活过司马懿,否则谁笑到最后还很难说。
再说司马懿。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很多人认为,除了诸葛亮,司马懿难逢敌手,的确如此。如果非要用一个成语形容他,那就是老谋深算。论奸诈,他比不了曹操,论武力,他比不了关二哥,不过,他却是成了三国鼎立之后,成功摘桃子的那个人。
剧照:司马懿主子曹操曾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可见司马懿确实非等闲之辈。作为一个统帅,他从来不会以身犯险,没有绝对实力,他不会冒进。《空城计》中,司马懿大*压境,他未必不知城中空虚,不过他可不想从此就结果了诸葛亮,否则以他对曹操的了解,曹操一定会“鸟尽弓藏”。因此司马懿“将计就计”选择了撤退。
反观庞统,他跟诸葛亮一样,善用奇谋,不过他却心狠手辣,很生猛,为达目的他可以不顾及成本。如果落凤坡不死,让他指挥蜀汉后期战斗,那么他必定会举全国之力去对付司马懿。司马懿实战经验极其丰富,在他的地盘上,他不会让诸葛亮占到便宜,更不可能让庞统全身而退,那么三分天下也就成了曹、吴两家独大了。
一句话,庞统斗不过司马懿,与之相比相去甚远。
剧照:刘备、诸葛亮、庞统(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