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一位水浒爱好者朋友提出来的,虽然很有意思,但我却认为这位朋友恐怕没有读过《水浒传》,而且,深受“水浒阴谋论”影响,不顾文本黑宋江。原著中,李逵讲述下山探母经历后,难道只有宋江大笑吗?即便是宋江大笑,是笑李逵母亲被老虎吃掉吗?
黑宋江是大部分读者读《水浒传》的主流观点,但不顾文本,甚至篡改文本,那就是自我露怯了。那么,李逵讲下山经历时,宋江为何大笑,施耐庵是借此“黑宋江”吗?
梁山好汉一齐大笑,他们笑什么?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中写道,李逵探母回到梁山,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李逵便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此时,谁都没有笑
接着,李逵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这个时候:“众人大笑”。众人笑罢,“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
梁山好汉听完李逵的故事,一齐大笑,他们笑的是什么?众人所笑,不是因为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而是笑黑旋风遇到了假李逵。想想这个情节,也确实好笑,李逵下山前,宋江担心他识别度太高,便收了那对在江州砍杀的板斧,黑旋风只得带着一把朴刀和一把腰刀下山。反倒是李*举着双斧拦路抢劫,以板斧为身份识别符码,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黑旋风呢?
李逵在书中豪爽粗鲁,经常说一些看似不着调的话,讲述遇李*的故事,确实也是很好笑。梁山好汉因此大笑,十分符合书中的文本逻辑,没有必要以这个情节搞双标,别人被逗笑,宋江便笑不得?
众人大笑,晁盖也笑,难道晁天王也是个黑天王,笑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所以,说李逵母亲被老虎吃了,宋江听后大笑,就是不顾文本的瞎说了——亲恕我直言,即便不是瞎说,也是双标,众人大笑没事,晁盖笑也没事,唯独宋江笑不得,哪有这样读书的?
晁盖、宋江笑得比众人高明,其他梁山好汉笑便笑了,晁宋二头领却为山寨新添了两条好汉,心里高兴而笑。所以,“便教杀羊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难道,宋江笑得不对吗?
李逵杀李*,梁山好汉为何大笑?
黑旋风李逵经常下山,也经常带着板斧到处瞎闯,比如,跟随吴用到沧州赚朱仝上梁山,就用板斧砍杀了知府的小衙内。陪同戴宗到蓟州寻找公孙胜,也是以板斧劈杀了罗真人。李逵也有两次没带板斧下山,与吴用去大名府计赚玉麒麟是一次,还有一次就是这个题目涉及到的李逵探母。
去大名府扮做哑童,肯定是不能带板斧的,但下山探母宋江为何要没收了李逵的板斧呢?其原因就是要写李逵遇李*,让晁盖、宋江等梁山好汉大笑一回。
斧,本义是家长的工具或者刑具,在古代也是权柄,即*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与“斧”相近的一个汉字,就是“我”,这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斧”的象形。孔子有一个弟子名叫“宰我(予)”,这个名字不是自杀的意思,而是主宰权柄、掌握刑罚之意。《周易·蒙》所讲的“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意思是:不是刑罚针对未开蒙的儿童,而是儿童未经启蒙会触犯刑罚。
宋江收了板斧,不但收了李逵的权柄,还收了他之“本我”。因此,李逵就遇到了李*。李*是假李逵,其手中的板斧也就形同虚设,不具备任何刑罚权威了。
这样讲,是不是很玄乎呢?其实,李逵在《水浒传》中寓意非常深刻,他的绰号不仅仅是黑旋风,李小二、李铁牛,甚至牛二都是天杀星李逵。这几个“绰号”,其实都是指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皇帝,难道不是手握权柄的“李魁”吗?
真李逵杀了假李逵,等于是杀了一个与梁山好汉争夺权柄之人。假如李*武功高强,反杀了李逵,江湖上就会有这样一个手持双斧的黑旋风,岂不是象征梁山权柄旁落吗?所以,李逵杀了李*,梁山好汉便开心大笑,大皇帝晁盖、小皇帝宋江(李逵语)更是开怀大笑,大摆筵席庆贺。
这样讲,是不是《水浒传》中所写,会不会也是不顾文本的瞎说呢?
李逵的板斧是“木反斧”,杀四虎是杀四佛
江州故事中,戴宗在介绍李逵时,说他小名叫做铁牛。我从《史记·天官书》中解读出,《水浒传》中的“铁”是“天”的另写,所以,“铁牛”就是天牛,意思是升了天的牛。
《水浒传》中,多以生肖暗喻历史人物,而且,基本上隐喻的是皇帝。比如,雪花大蛇,影射的是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狗,则是宋徽宗的生肖,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是属猪的,郑屠杀猪卖猪肉,寓意宋徽宗与金国签订宋金海上之盟是出卖祖业。
牛,在《水浒传》中隐藏了三个属牛的皇帝或者国主,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周恭帝柴宗训,以及辽国萧太后。李逵绰号之一是李铁牛,在家中排行老二,是李小二,正是暗喻的李世民。
李逵为何暗喻李世民呢?第一回书正文开篇写的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隐藏了玄武大帝的诞辰“三月初三”。在这个写得十分准确的时间节点上,宋仁宗驾坐唐朝大明宫紫宸殿,召集群臣商议祈禳瘟疫之事。而这回书的回前诗,恰是引用了唐代王维《和贾舍人大明宫早朝之作》。《水浒传》在北宋兴亡历史中,暗藏了明朝的靖难之役。施耐庵认为,靖难之役就是明朝的“玄武门之变”。
这个隐喻,又出现在九天玄女庙中,是九天玄女赐给宋江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和三卷天书,以及天书的尺寸。故而,李逵是因为宋江从九天玄女庙出来之后,紧接着公孙胜下山的,这两件事同样是在暗写靖难之役。
玄武门之变是“天策上将”射杀了太子李建成,《水浒传》中则暗藏靖难之役中,明朝的“天策上将”从玄武方向而来,射杀了建文帝。这个极深的隐喻,主要暗写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之中。三打祝家庄,实则“三打朱家庄”,是因为时迁偷报晓公鸡引发的。回到第一回回前诗,那句“绛帻鸡人报晓筹”,岂不就是暗藏了“大明宫”,也就是明朝南京皇城附近的“鸡鸣寺”?
李逵遇李*之后,便在沂岭杀了四只白额吊睛虎。杀虎前后,李逵都去了泗州大圣祠。泗州大圣,原本是观世音菩萨,但在《水浒传》中却是暗指的朱元璋。杀四虎,其实是杀“四佛”,朱元璋祖籍是泗州盱眙人,在家中排行第四,又曾经出家皇觉寺。因而,李逵杀四虎,意味着朱棣造反。
梁山好汉其实都是禁*。《史记·天官书》中说:“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紫宫,就是紫微宫,对应下界就是紫禁城,是皇帝之所在。天枪,在《水浒传》中是铁枪。天棓,则是铁棒,铁棒栾廷玉对应的是天棓星。因此,“枪棒”就是拱卫紫禁城的,梁山好汉都喜爱枪棒,梁山好汉也是由禁*教头引出来的。所以,梁山好汉都是禁*。
李逵的板斧,拆开来就是“木反斧”。木,在书中指的是朱棣这代木字辈的朱家二代。因而,李逵杀四虎,意味着燕王奉天靖难,夺取了朱洪武交到建文帝手中的权柄。
梁山好汉谋反成功,“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岂不因此而大笑?
斧劈罗真人,隐喻太宗谋反
为进一步佐证上面所说的隐喻,我在题外再讲一段李逵的故事,也就是李逵随戴宗下山,前往蓟州九宫县二仙山寻找公孙胜,在紫虚观斧劈罗真人这件事。
因为是题外的话,我简要地说几句。
戴宗是神行太保,“神行太保戴宗”这五个字中,暗藏了“太宗”。这个笔法在《水浒传》中多次用到,比如“白衣秀士王伦”暗藏了一个“皇”字,“操刀*曹正”则又隐藏了“曹操”,等等。
李逵与戴宗在一起,他又是李小二,这段故事中,李逵也是“太宗”。因此,“斧劈罗真人”便隐喻了“烛影斧声”。从书中的描述看,施耐庵简直就是重现了北宋宫廷中这段迷案的情景。
罗真人在书中是继张天师虚靖先生之后,掌握五雷天罡正法之人。雷,就是霹雳,也就是书中的霹雳大仙。霹雳大仙是“太祖武德皇帝”,这个虚构的绰号,其实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开篇引首”中描写霹雳大仙降世的那段文字,也是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和《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施耐庵一笔写了两个霹雳大仙,李逵斧劈罗真人,不仅影射的是“烛影斧声”,还暗喻了朱棣奉天靖难,夺了朱洪武的皇统。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朱棣就是“太宗文皇帝”,与李世民的谥号几乎如出一辙。
这些隐喻,其实早就暗藏在《水浒传》“开篇引首”之中,施耐庵写北宋皇位传承时,故意遗漏了宋真宗,把“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以及朱洪武因“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奇妙地隐伏在几句话中,以此引领全书。故而,“开篇引首”的结尾这样写道: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因而,“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就是要造皇帝的反,《水浒传》写的全部是造反皇帝,哪里有什么投降招安的事?施耐庵却是写了“黑宋江”,其实却是“黑皇帝”。李逵也是隐喻的皇帝,他当然就是“黑旋风”了。
施耐庵确实要借“黑宋江”来拉黑所有的神仙皇帝,以反对皇权制度。但是,却不是题目以及所有“水浒阴谋论”那样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