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的火星探测车、绕地空间站还是带回月球样本的月球探测器,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系统。
1.“在自家地盘盖的”中国操作系统
麒麟操作系统(KylinOS)又叫做银河麒麟,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于年开始研发,目标是打破国外操作系统的垄断,研发出一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麒麟电脑操作系统的核心被视为国家机密,它在中国太空计划中的使用刚刚得到官方确认。
据开发商中国电子集团公司(CEC)称,它的主要代码是由中国军方研究人员编写的,但它也包括类unix软件FreeBSD的元素,部分来自Linux,以及一个类似于Windows的用户界面。它是一个“杂交品种”,就像神话中的麒麟龙一样,因此以它命名。
“麒麟”的开发团队成员周末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操作系统在这些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协调人工智能软件、地面人类控制器和飞船上所有硬件之间的通信。
根据《空间工业管理》上的一篇论文称,直到大约10年前,中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依靠Linux和Windows来驱动其航天计划。从年开始,中国航天部门开始在卫星和航天器上取代西方的软件和硬件,“麒麟”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CEC麒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丹建群引用一句话说:“用别人的制度,就像在别人的土地上盖房子。它可以是巨大而美丽的,但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2.地狱级难度,第一次就成功!
麒麟团队的软件工程师刘军表示,太空任务不仅需要高度的安全性,还需要可靠性和性能。他表示,“麒麟”最初是为地面计算机开发的,但是为了进入太空,某些任务的处理时间必须减少到不到三分之一。刘说:“这就像把一包饼干压缩成几克而不失去任何营养一样困难。”
刘表示,航天任务有时还要求操作系统执行特定任务,而不被较低的优先级分散注意力,许多代码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编写的。
麒麟的第一次测试要求很高,没有人在月球的远端登陆过,没有哪个国家在火星上发射探测器时没有经历过失败。
麒麟的另一位工程师刘宏宇表示,当这些任务达到关键阶段时,团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我们只是在祈祷。当飞船着陆时,整个大楼都在掌声中摇晃。”
3,要来中国空间站参观,先学习中文
据此前官方媒体报道,“麒麟”目前是中国政府和军方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在年发布。现如今,它在国内研发的计算机芯片如龙芯处理器方面表现良好。
随着中国开始在政府、银行和其他敏感行业更换英特尔芯片和Windows系统,麒麟用户群迅速增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个问题是硬件适应性。中国目前还有大量来自西方的科学设备,许多设备与麒麟不兼容。
另外,麒麟系统上的大多数软件都是中文显示。因此任何计划接受中国邀请访问其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都需要学习一些中文,否则他们就看不懂每个麒麟设备(包括平板电脑)屏幕上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