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展卷窥千年。”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动一静之间,祖国山水之美和中华文化精神之美同时汇注在我们的生命里,磅礴而细腻。自古以来,中国的山水之乐都是文人启动的。
雅集的开场有点特别,南轩琴社社长廖延带领琴社伙伴身着淡绿汉服,手持“止语”纨扇,款款走入观众席,以“游园”的方式入场。演奏人員不发一言,躬身叉手礼毕合奏《只此青绿》全版选段。如此一改常见的主持人开场介绍的形式,让来宾们眼前一亮,如沐春风,疲惫浮躁一洗而空。淡雅的氛围中拉开雅集序幕,一同进入了辽阔的山水世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乐土,一直叩问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怎样面对当下的生活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茶香氤氲,琴声幽远,回眸凝望,让我们一起回到宋代取法。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宋代文人将人生的意义提到天地宇宙观的高度来思考,在山水之间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达到了一种“天地境界”--与万物往来唱和。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大儒们留给后世的深厚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无尽藏。
麒麟老师以串联中华文脉的方式分享宋代书法、文人画与诗文典籍和宋代点茶的密切联系。甚至有现场观众全程记笔记,说自己很幸运感受了一次文化之旅。
宋人四般雅事之美不仅在其美好闲雅的外表,更在其核心的艺术审美境界,真正值得我们藉助文人雅事深入修习的永远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神。子曰: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我们能站在宋代这座高峰上继往开来,中华文化终必复振。
雅集汇集万千大美与当下,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整体思维方式的展现。其目的诚如费孝通教授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君子修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互相砥砺前进,迸发智慧的火花。
在雅集上,古琴和宋代点茶如同天地间的两个声部,与大家一起协奏交响美妙的诗乐。廖延老师开场介绍,古琴是中国最古远的弦乐器,有三千多年历史,尤其是用古琴的“泛音、“散音”和“按音”弹奏讲演启发大家理解和感受天地人。
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爱茶至深,御笔亲书《大观茶论》,其中记载:“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宋代盛行点茶法,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饮茶的风俗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宋代点茶的奥秘仍需要回归以宋代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精神和审美境界,不妨随古人在诗词典籍和众多艺术门类中吟啸徐行、自在遨游,邂逅宋代点茶。
廖老师弦歌弹唱东坡填词的《永遇乐·明月如霜》(廖延移植古琴曲),徐徐展开清风明月般清朗皎洁意境;麒麟老师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中解读中国“芳草美人”的文人传统;从廖老师的一曲《乌夜啼》中听到乌鸦“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心声和文人士大夫阶层为“百万亿苍生命”发声的肝胆赤诚,体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志和深情;在古曲《明月几时有》中,全场一起与东坡体悟人生真谛;在现场演奏人员和全体观众合唱的《佳人曲》中融会贯通古人的审美和智慧。
所谓佳人,此地此身。
雅集的主奏部分在两位老师精彩的演奏和分享中结束。余音袅袅,雅集特设几席邀请现场来宾亲身体验宋代点茶,交流雅集感悟。活动结束后,还有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说两位老师及琴社伙伴配合的太好了,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参与进来,并纷纷询问下次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活动。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讨充分折射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中国人为美好生活投注的生命热情。
现场观众上场学习点茶流程,并动手点茶
如果说美好生活是我们向往的桃花源,生命就是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好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境,形成了中国人如山如水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古琴抚弹、宋代点茶,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它们就如同古代先贤为我们点亮的桃花源洞口之光,以形入心的修习,让思想在交流中切磋琢磨,精神在熏陶中滋养升华,就是迎着光走向并最终穿过洞口抵达自己桃花源的人生。
这次雅集适逢立冬这个茶事传统中的“开炉节",因为一颗赤诚的天地之心,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人煮雪烹茶的浪漫,在一盏茶中小中见大照见天地心,更让火炉旁的岁月既暖但缓。小火慢煮,细嗅茶香,与琴茶相伴,了藏山水鸿音。在中华文化的沉静深厚、旷远悠长之中,我们沉思,我们探索。愿大家在风雅的从容和人生的况味里用心品尝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如东坡先生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顺致冬安。
现场观众由躁入静,物我两忘,深入感受和雅之意境。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主办,海南南轩琴社承办。海南省图书馆近年来已经组织主办了近百场艺术惠民活动,在普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意趣,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廖延,海南南轩琴社社长、清友集联合创始人,甲等古琴教师,师承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教授。
荣获国际国内多个古琴专业类比赛独奏金奖、银奖并获得首届“弘琴杯”全国古琴教师网络公开课展演金奖,不仅擅于弹奏,且吟唱颇佳。多年来致力于通过古琴教习、古琴表演等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南轩琴社作为全国百佳琴馆,多次承办“文坛音苑”古琴专场演奏会。古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在东坡文化深厚的海南也可以落地生根。
麒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TIEMBA双硕士(清华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联合EMBA英文班),历任航空金融领域的国企和外企高管十余年,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和智慧滋养,尤其喜爱中国诗词、艺术和哲学。年开始修习茶花香书画琴等诸般古代文人雅事,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审美赏鉴之源。学习过程中得遇多位名师指点,包括中国瓶花艺术创始人徐文治老师、李曙韵老师和中国工夫茶传承人陈再粦老师等。年底迁住海口深入「诗外功夫」,用心品味当下的美好生活,志在践行和传承中国文人的传统智慧。
麒麟撰稿摄影师光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