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明督师袁崇焕冤死之谜,背后疑点重重,竟
TUhjnbcbe - 2024/6/30 21:07:00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https://m.39.net/disease/a_9096825.html

袁崇焕冤案背后的黑手和大明朝堂诡局

01

崇祯三年(公元年)八月,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被诬陷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画像

崇祯造就的这一千古奇冤,早已妇孺皆知,都把罪过记在崇祯昏庸或皇太极狡诈之上,但是人们大都忽略的,是此案背后的真正黑手--周延儒。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

周延儒在万历四十一年高中状元,其时打马游街,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好不风光。然而之后周延儒被任命为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官阶虽不算小,但实际权力约等于零。苦等十几年,历经神宗、熹宗两朝之后,周延儒方才等到了思宗崇祯登基。这个新天子绝对是个狠角色,不到一年,不可一世的魏忠贤阉党集团就灰飞烟灭。就在崇祯元年十一月六日,彻底失势的九千岁魏忠贤在河北阜城一个窄陋的小客栈里自缢归天。

很快,周延儒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由于大批魏忠贤的党羽被清除,京城许多机构出现空缺,有衙门没人主事可不行。于是金陵的大批官员被调往朝廷,周延儒搭上了这班顺风车升任礼部右侍郎。回到金銮殿不久,周延儒和袁崇焕就产生了交集。锦州一带的边军鼓噪变乱,朝廷派袁崇焕为抚臣前往调查。袁崇焕的调查结论是军官层层克扣军饷,导致士兵如此激烈对抗。

曾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深知必须好好安抚辽东守军,这是帝国目前最精锐的也是唯一可堪一战的军事力量。是保卫国门的关键所在,所以他直接向崇祯提出了朝廷从速补发饷银,以解燃眉之急。袁崇焕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公心,但是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在天子心中完全是另一种理解。

崇祯是个守财奴

关宁铁骑固然素号精锐,是国之屏障,但自早年宁远哗变起,崇祯就早有微词,心存芥蒂。当袁崇焕的奏折递上来后,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中商议。大臣们也普遍支持花钱摆平。提请崇祯调拨内帑银救急。殊不知这个大明一朝数一数二的守财奴,其实内心充满了怒火。内帑银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是崇祯的心肝尖尖。于是,他此时期待的是哪个大臣能站出来,力陈边关生乱不是因为饷银而是有人作祟使坏。可这群官老爷们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气得崇祯只得闭上眼睛挺尸,一言不发。

气氛一时为之凝滞,这时周延儒开口了,话不多,大意是朝廷给银子不是不行,可是上次宁远哗变给了,这次锦州出事再给,倘若各边守军都闹事都要银子怎么办。虽然饷银不得不发,但必须有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

话都对,但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不过这寥寥数语却使得皇帝感到了共鸣。崇祯觉得,只有这个新提拔的臣工算是站在朕的角度讲话。

没过几天,周延儒就被崇祯招进宫中单独密谈问计。

周延儒影视剧形象

但是周延儒贴心话说了好几筐,还是没个实际办法,最终锦州之事还是得掏腰包。肉疼之余,崇祯心中对宁远铁骑和袁崇焕的印象更坏了。这其实为之后的事情预设了结局。

02

尽管事情没按照崇祯的意思解决,周延儒却正式进入了崇祯的视线。不久之后,崇祯准备选一批人组补内阁,周延儒资历尚浅,不过总算进入了遴选名单。要想正式入阁,周延儒就必须挤掉正选名单中的一个。

周延儒再三琢磨下,把目标确定为钱谦益。

对,没错,就是娶了柳如是的大才子钱谦益。

钱谦益和柳如是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公元年)探花(一甲三名进士),资历远胜于周延儒。而且又被儒生们遥尊为文坛领袖,文采风流一时无两。

不过钱谦益也是历经坎坷几起几落,最无厘头的一次是天启五年(年),魏忠贤的死党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方式,编东林党一百零八人为《东林点将录》。

为首的是: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分别对应晁盖宋江和卢俊义。

而钱谦益,对应的是同样勾搭名妓的“浪子”燕青。

钱谦益遂被阉党革职回乡。呵呵!

现在轮到周延儒出手了,找什么由头扳倒他呢?

周延儒找来一个帮手温体仁,一起翻钱谦益天启二年浙江科场舞弊案的旧账。

钱谦益毕竟是前朝旧臣,有些人脉,颇有几个朝臣为他讲情。岂料崇祯是个非常反感大臣结党营私的皇帝,而周延儒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把有人为钱谦益说情往结党上引导,崇祯果然发了火,直接把钱谦益罢官赶回了老家。

不过周延儒入阁还是等到了一年后,虽然成为了内阁大学士,但周延儒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内阁首辅。

而这个位子现在有人坐,钱龙锡。

说起钱龙锡当上首辅的过程真是戏谑。

当时崇祯以抽签方式选任阁员(智商不足就是这么任性),钱龙锡第一个被抽中,依次为李标、来宗道、杨景辰。

钱龙锡的运气还真的是好。

钱龙锡就任之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受群臣仰服。周延儒一见,又想起了臭味相投的温体仁,极力推荐他入阁。不过遭到了钱龙锡的阻止。

然而,就在这一时刻,横生突变。蓟辽总督袁崇焕被捕下狱。

03

崇祯二年(公元年)十一月,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攻入龙井关、大安口,入关进逼北京。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共不到万人入关勤王。皇帝朱由检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皇太极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朱由检召见袁崇焕,赏赐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劳袁崇焕,袁崇焕以兵马长途奔波,疲惫不已,请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绝。于是袁崇焕驻军城外。

两军对峙过程中,北京城内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朝廷对于边军屯兵城外非常不安,崇祯向来是个疑心极重的皇帝,以前辽东部队多次哗变,早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而袁崇焕要求进城修整,更令他满心疑窦。

另一方面民间对于援兵守而不攻很不理解,负面议论渐多。这些皇城根下的民众们,向来就有妄自议政自以为是的毛病,然而就在这外虏兵临城下万分危急的关头,竟然旧病复发,各种小道消息传的满天飞,纷纷说后金大军是袁崇焕放进关内来的。

精细如皇太极,怎能放过这等良机,他先是安排将校故意在两个被俘得太监身边谈论后金和袁崇焕暗下结约,接着故意让这两个自以为探听到重大机密的家伙找到机会逃走。

两个太监回到京城立即全部(难保没有创作一部分)汇报给了崇祯。崇祯也没有立即相信,但周延儒和温体仁敏锐地发觉到了机会。

两人指挥政治马仔们大肆攻击。

十二月一日,崇祯突然传旨单独召见袁崇焕。此时袁崇焕的部队已经在北京城外待了一个多月没有得到给养,可谓饥寒交迫。袁崇焕正想当面向皇上请求进城修整,于是立即孤身入城。进宫之后,崇祯在平台接见了他,但二话不说就将袁崇焕捆绑捉拿。

袁崇焕蒙冤被捕,温体仁立刻把消息恶意传播出去,煽惑京城民众声讨袁崇焕。民间凶猛的舆论立刻让崇祯感受到了压力。

此时城外的辽东军兵陷入混乱,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一怒之下率军离京出关。皇太极立即恢复对北京的围攻。

袁崇焕在狱中得知后,立即修书一封请兵部交给祖大寿,劝他回京勤王。

可叹竟迂腐至此,赤忠至此!

祖大寿在山海关外接到书信,捧信大哭,三军为之动容。最后祖大寿率军折返,终解京城之围。

眼见敌兵尽退,周延儒和温体仁更加肆无忌惮,先搞倒了一向不慕的兵部尚书王洽。

周延儒指责王洽对京城的防御之事做得不好,还致使袁崇焕不服从朝廷调度。皇帝于是把王洽下狱。第二年四月,王洽最终在狱中病死。不久追加论罪,竟又判处以死刑。荒唐至极!

首辅钱龙锡,以及成基命等东林党人一起为袁崇焕喊冤。这反倒正中周温二人的下怀。二人向崇祯说,袁崇焕乃是东林党人,本就是钱龙锡力保督抚辽东的,这正是他们互为朋党的铁证。不过周延儒城府极深,老谋深算,他预料袁崇焕这一冤情十分明显,日后势必翻案,于是刻意减少对袁崇焕直接发难,而是把火力放到钱龙锡身上。因为这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但是周延儒也不能放过袁崇焕,因为如果袁崇焕清白了,就没法往钱龙锡身上泼脏水了。

于是在朝野的“共同努力”之下,崇祯决意要了袁崇焕的命。但是袁崇焕的确享有较高声望,并且在辽东也一直有不错的战绩。为避免以后被人非议,陷入舆论被动,崇祯在八月十六日,召见群臣商议关押了大半年的袁崇焕的处置问题。在百官开口之前,崇祯现列举了袁崇焕的种种罪状,不过就是周温罗织的“擅主和议,专戮岛帅”之类。“岛帅”即指毛文龙。可是崇祯忘了,当年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自己还优旨褒答。翻脸如此,简直浑蛋。

可恨崇祯竟还装模作样地问:法司如何定罪?

此时钱龙锡已经心灰意冷辞职回乡了,剩下的不是周温的党羽,就是不敢吱声。

据载兵部侍郎廖耀楚有心犯颜直谏,可是连一句话都没说完,就被崇祯瞪了一眼吓得差点昏死过去。

这就是大明的政治生态。

会后,崇祯下旨:

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奏。

没等刑部回奏,崇祯就下旨:依律磔之!

袁崇焕千古奇冤

可能是余恨未消,崇祯又抄了袁崇焕的家,家人被流徙三千里。而钱龙锡虽然辞职,崇祯仍将他发配定海,并严令“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

04

“整倒二钱一袁”之后,周延儒终于成为首辅,温体仁也进入内阁。

这两个无耻小人把持朝纲,金殿一时乌烟瘴气。

当时北京流传有一首民谣:

礼部重开天榜,

状元探花榜眼,

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

乌龟王八篾片,

总是遭瘟。

一看便知这个遭瘟“”,指的其实就是周温。

表面上看袁崇焕的死是由于皇太极的反间计,而实际上这位功勋显著的辽东督师是死于周温的黑手和大明独特诡谲的政治状况。

从袁崇焕、钱龙锡的下场和倒台过程,可以看出明帝国的危机已经超越经济军事层面,深深毒蚀了政治根基。

大明朝这个金銮殿上,领头的崇祯缺乏御极天下的基本素质,心思多疑且手段狠辣,崇祯在位十七年,撤职的内阁大学士达50人、兵部尚书14人,还处死了包括袁崇焕在内的11位督师、12位巡抚,最极端的是崇祯十四年,帝国的高级官员中有1十分之一(人)被关押在牢房里。这样的崇祯,不像一个皇帝,而是更像一个任性残暴的行刑官。偏偏智商还低的离谱。只要周延儒温体仁之流稍加挑拨,崇祯的毛病就要发作。袁崇焕冤案中,温体仁诬陷钱龙锡“卖国欺君,秦桧莫过。”毫无证据,崇祯竟然立刻就信了。

这样的朝廷,复联来了也保不了。

本文参考的资料有:

《明史》;

《袁督师遗集》;

《钱龙锡传》朱彝尊;

《绥寇纪略》清吴伟业;

《石匮书后集》张岱;

《明季北略》计六奇;

《剑桥中国明代史》;

《袁崇焕传》梁启超;

《烈皇小识》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督师袁崇焕冤死之谜,背后疑点重重,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