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南京的明城墙从内到外一共四圈,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对于南京的城墙有一个说法叫“内十三,外十八”,指的就是内城城墙(即京城城墙)在明初建立有13个门,而外郭城则有18个门。抚河明月带大家浏览一下外郭城门的现状
下图是南京外郭城城门的示意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从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各城门的排列。由于当时的外郭城主要是夯土建造,虽然宏伟,但是经历了多年,大多已经不存在,只留下了部分地名在使用
下面,从顺时针开始,抚河明月逐一介绍,由于外郭城有部分在明清两代就已经损毁,所以有些地方是没有当初的照片和图片可以参考的
明朝外郭18座城门是:东面姚坊门(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5门;南面上方门、夹冈门、双桥门、凤台门、安德门、小安德门、驯象门7门;西面江东门、石城关(又叫栅栏门)2门;北面外金川门、上元门、佛宁门、观音门4门
一、姚坊门(尧化门)
姚坊门南至仙鹤门界,北至观音门界,因附近有姚坊村得名,清光绪二十九年()英国人修京沪铁路时将姚坊门误译为尧化门,此名沿用至今。姚坊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姚坊门有外瓮城一座,城门及瓮城由城砖砌就,两侧城墙用泥土堆筑,俗称“土城头”。
清末至民国时期,姚坊门逐渐衰败,门址现已无存,尧化门、土城头地名仍存
二、仙鹤门
仙鹤门右得名于附近山脉的仙鹤观,处于明外郭麒麟门和尧化门之间。始建于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至民国时期,仙鹤门外郭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城门位于今仙鹤茗苑东门与燕西线交汇处,现已建成仙鹤门遗址公园
三、麒麟门
麒麟门右至沧波门界,左至仙鹤门界,是外郭城门最东的一座城门,因位于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墓道的两只石麒麟而得名。麒麟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至民国时期,麒麟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旧址大概位于今天的江宁区麒麟街道
四、沧波门
沧波门处于麒麟门与高桥门之间。明外郭沧波门与浦口沧波门(东门)同名。沧和仓谐音,代表仓库,粮仓;波,意为波涛汹涌,二者合一,代表粮食如波涛。寓意很好,又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地方和水有关。沧波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附近修建有沧波门公园
五、高桥门
高桥门西至上坊门界,东至沧波门界,因门外高桥而得名高桥门。城门位置大致位于今双麒路与梅家廊路、高上路交汇处,高桥门外桥及护城河一带。高桥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至民国时期,高桥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地名沿用至今。门外原有明代一单(或三孔)孔青石桥—高桥,当地人称剩石桥,于年遭到拆除改建为混凝土桥
六、上坊门
上坊门西至夹岗门界,东至高桥门界,明代称上方门,燕西线秦淮河畔,城门因附近上坊镇而得名,附近筑有上坊桥。上坊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上坊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
七、夹岗门
夹岗门西至凤台门丁字墙一号起,东至上坊门界,明代称夹冈门,附近有夹岗村。夹岗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至民国时期,夹岗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地名沿用至今,城门遗址位于今气象学院北门与燕西线交汇处
八、双桥门
双桥门,处于明外郭凤台门与夹岗门之间的南北向城墙上,古时双桥门为军事要地,双桥门是一座特殊的城门,建在“丁字墙”上,而非直接开在外郭城墙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双桥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
九、凤台门
凤台门西至大安德门界,东至夹岗门界,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凤台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据考证大约位于今共青团路的中兴通讯处,望江矶车站前后
十、安德门
安德门处于明外郭小安德门与凤台门之间,后来为了区别于小安德门,又将其称大安德门。安德门以及明外郭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明外郭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其位置大约位于今小行路警官学院一带
十一、小安德门
安德小门北至驯象门界,南至安德大门界,小安德门,位于华严寺和小门里之间,安德门以北,也称小北门,区别于安德门。清至民国时期,小安德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其门址位于今龙福山庄门前
十二、驯象门
驯象门,清代讹称“徐小门”,位于外城西南垣,与赛虹桥相对,为区别于小驯象门,又称为大驯象门。驯象门晚清时期一度被讹称“徐小门”。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造驯象门,门以街为名。
十三、江东门
江东门,因临近长江东面得名。江东门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江东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其旧址位于今茶亭东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围墙外
十四、石城关(栅栏门)
栅栏门位于南京城西南。清末民国时期,栅栏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其旧址位于今新开元大酒店门前附近
十五、外金川门
外金川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清末民国时期,外金川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其址大约位于今方家营,煤炭港一带,卢龙山庄小区北
十六、上元门
上元门,位于南京幕府山西侧,为利用山体为墙而建。上元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清末民国时期,上元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
十七、佛宁门
佛宁门,亦称佛灵门,位于南京幕府山西侧附近,为利用山体为墙而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清末至民国时期,佛宁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佛宁门其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佛灵门路的西南山边
十八、观音门
观音门,是南京外城郭的最北面的城门,位于燕子矶观音山谷之间,离内城约二十里,是旧时重要的军事要地、长江渡口。城门因观音山而得名,城门现已不存,据考证其位置大约位于今燕子矶中学门前。年至年间,观音门因为修建公路而被拆毁,是外城门中被毁时间较晚的一座,附近现已建成观音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