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暴跌居民的钱都花哪了央行原行长原
TUhjnbcbe - 2025/3/25 18:47:00

文:林萧

一直起来,谈起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勤劳、能吃苦等等。事实上,除了这些之外,中国人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优点,那就是喜欢存钱。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国人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收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这种做法,无疑让国人和国家有了很强的抗金融风险的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自年以来,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为51.8%。其中,居民储蓄率占到了37%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储蓄率也在不断下降,并且降幅很明显。在年的时候,央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我国10年前的储蓄率就达到了50%的水平。但到了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45%。不过,虽然我国的储蓄率有所降低,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事实上,长期以来,很多经济专家和金融机构,都比较担心我国储蓄率过高一事。看到这,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说储蓄率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储蓄率同样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储蓄率较高,意味着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因此想着存一些钱,还抵抗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危机。具体点来说,就是担心自己会失业、生病等等。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储蓄率过高,就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偏低。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张三的月薪是元。如果不存钱,张三可以每个月消费元。但现在张三每个月都要存起来元,那么意味着他每月最多只能消费元。简单点来说,如果老百姓都把钱存起来,不拿出来消费,那么就会导致我国消费动力不足,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问题是无需担忧了,因为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居民的消费能力反倒越来越强。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专家虽然不再担心储蓄率过高的情况,却有开始担心年轻人超前消费的情况了。现如今,“消费主义”在年轻人群体中很受追捧,大量年轻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不惜借钱消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0后的年轻人,人均负债金额已经超过了12万元。和储蓄率过高一样,过度消费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借钱消费。

在前不久的一次会议上,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就表示了他对当下年轻人靠借债来消费、奢侈消费等行为的担忧,不知道未来是好是坏会有何影响。事实上,相较过度储蓄,过度消费的后果更严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有存款的情况下,还能靠存款度日。但如果没存款,反倒欠了一大笔债,那就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太过,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在周小川看来,我国的储蓄率之所以降低,是因为年轻人敢于消费了,甚至是“超前消费”。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确实变得不爱存钱了。周小川还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中,我国储蓄率会进一步的调整。那么,除了年轻人不爱存钱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影响了我国的储蓄率呢?其实还真有2个。

首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例如养老金、医保、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后,意味着居民不需要存很多钱来“以备不时之需”了。就拿很多退休人员来说,本身就有职工医疗保险,看病基本上花不了几个钱,都可以报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每月多达几千元的退休金,不消费留着干什么?毕竟钱这种东西,真可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其次,就是大部分家庭,都把钱用到了买房子上面。现在,买房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庭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但由于房价太贵,很多家庭往往是掏空积蓄,才能付一个首付款,然后还要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还房贷。这样一来,很多家庭自然就无钱可存了。换言之,一些家庭的钱包,的确是被房子给“掏空”的。

总而言之,造成我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储蓄率下降并非是一件坏事,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本文系麒麟说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暴跌居民的钱都花哪了央行原行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