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南苑小学始建于年9月,占地面积约15亩。现有教职工名,教师有少数民族4种6人。现有35个班级,名学生,有少数民族学生13种人。
南苑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实际,遵循“博文约礼”校训,本着“明礼诚信博学善思”的办学理念,以“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先贤智慧”为载体,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深厚的民族精神、弘扬优秀的民族品德,切实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教学、校园活动、特色打造结合起来,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不断促进各民族互助共学、共同进步,采用“N+民族团结进步”模式,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起,从课堂抓起,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起,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种在教师心里、学生脑里、校园各个角落里。坚持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学校创建成为各民族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谱写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南苑小学篇章。
“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模式,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统领,坚持领导当楷模,不断增强凝聚力;中层优服务,不断增强执行力;党员树形象,不断增强战斗力;活动出生气,不断增强创造力的“四力建设”,通过示范化党支部开展工作。
“校园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模式,突出内涵发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可以改变环境,但环境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对育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南苑小学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的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长廊,教学楼道、教室走廊上精心制作的中华优秀文化宣传展示栏和教师们在楼道墙上精心绘制的巨幅山水画作,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书香校园。
“课程+民族团结进步”模式,突出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品德类课程的框架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发挥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族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时,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挖掘和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收集党和国家新时期有关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政策、法律法规,收集有关民族团结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等,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编写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案,不断增长师生民族团结常识,加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拓展对各少中华民族的认知面。
“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模式,突出活动载体。学校以“活动+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把民族工作与学校主要工作相融合。将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庆元旦经典诵读比赛、运动会、教师文艺汇演、六一文化艺术节、书画展、校园读书节等大型活动中,学唱民族歌、演奏民族乐器、讲民族团结故事、参加民族节日、交民族朋友,充分利用每周二的主题班会、每周一的国旗下的演讲、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宣传专栏、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