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打死了欺行霸市的镇关西郑屠,打的时候是潇洒无比,可是打死之后他也就不可避免地结下了人命案。他只好离了渭州到处躲藏到处逃命,这种到处逃命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实在让鲁达深感郁闷!怎么办?当和尚去!因为当时宋朝规定:即使是犯罪之人,一旦剃了头穿上法衣袈裟做了和尚,等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官司不再追究。
剃度之后,智深长老赐他法名智深。从此鲁提辖就变成了花和尚鲁智深。
当了和尚肯定要戒酒戒肉戒杀生,可是鲁智深样样不放心上,他是“酒肉穿肠过,我心自逍遥。”
他在五台山当和尚,山下的人挑酒上山来,准备卖给五台山的火工道人轿夫值厅的俗人喝。鲁智深一闻酒香,口水直流,哪里还管什么清规戒律。人家不卖给和尚,他就一脚踢翻卖酒的,将两桶酒提到亭子上,咕咚咕咚喝个痛快!喝醉了,上山回院。寺庙守门的人说和尚喝酒犯戒要责打四十。醉酒的鲁智深一听来气,索性夺过竹板,一拳把守门的打歪。大家一看,这还得了!于是烧火的、当值的、抬轿的一拥而上要打扁鲁智深,可鲁智深的武力值有多高,岂是这些凡夫俗子所能抵挡,三拳两腿打的众人七零八落。
在花和尚眼中什么清规?什么戒律,全没有约束性,只要自由自在,活得潇洒,便是好,便是福。路见不平,照样拔刀,遇见凶残之人,照样打的他连爹妈也不认识。
这样的一个花和尚,众人惧怕。可他的师傅智真长老却说:日后必成正果。这是偏心护短吗?
佛法讲究的是自在的超然境界,《般若心经》说:“色即是是空,空即是色。”拘泥于空,易为虚无,偏执于色,易入流俗。从这个角度来看,清规戒律,确实不需太过看重,偏执其中。
鲁智深呢,他遵循的是人的本性,他活得轻松,活得无拘无束,他舞着一条62斤重的水磨铁禅杖,手持一口寒光闪闪的戒刀,该打的打,该杀的杀。吃吃喝喝好,再去五台山闹闹道场。
喝醉酒,揣着剩下的狗肉,醉醺醺上山来。守门的吓得关上大门,鲁智深却醉打山门,直闯佛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鲁智深却硬将狗肉往和尚嘴里塞,这样一个千百年清净香火处,被花和尚搅得乱成一锅粥。
闹完道场,五台山也不好呆了。他下山,投宿到了桃花村,恰巧遇到桃花山强盗要抢刘太公女儿做压寨夫人。那位山大王运气实在太差。当天晚上,鲁智深充当新娘躺在床上,把那山大王打到怀疑人生。
野猪林内,受了高球银钱的解差董超薛霸将80万禁军教头林冲紧紧绑在树上,抄起水火棍,就想把林冲毙命于此。说时迟,那时快,一条铁禅杖飞出,把水火棍一格,救下了林冲性命。经林冲说情,饶了董超薛霸性命,却叫他们两个背了包裹,扶着林冲缓缓前行。一路上有着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好便骂,不好便打。一路走来,把董超薛霸的心理阴影面积无限放大,不敢再有任何小动作。
与林冲的不敢反抗相比,鲁智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潇洒太多?可爱太多?
鲁智深与青面兽杨志占了二龙山,占山为王。后又集结了一些英雄豪杰,投奔梁山伯,做了首领,快快活活。宋江谋划着想让朝廷招安,鲁智深非常不赞成:“人娘撮鸟!招个鸟安!说的弟兄们心都懒了。”想想日后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别看鲁智深平时喝酒成性,大事上真的一点也不糊涂。只可惜宋江不听,一心只想招安,博取功名。
宋江征方腊后,去时一百零八好汉,回来却是三十六,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班师回到杭州,驻扎六和塔。睡到半夜,鲁智深忽听钱塘江潮声如雷,经六合寺众僧解释:这是钱塘潮信。平日里不念经不拜佛的鲁智深,此时此刻却灵犀一点通,顿悟,抚掌大笑说:“俺师傅智真长老,曾嘱咐我: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前两句都应验了,后两句,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眼见着招安后的一百零八将东征西讨,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要回京封官加爵,他却沐浴焚香,禅床上左腿搭住右腿,自然天性腾空,坐化圆寂,终成正果!功名利禄全看淡了。
试问,足智多谋的吴学究,威名远扬的“玉麒麟”,梁山伯之首—山东“呼保义”,哪一个有“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的花和尚洞明世事透彻官场?是预知到日后的悲惨结局,还是对朝廷刻薄寡恩早有洞察,鲁智深选择了坐化圆寂这一归宿,羽化飞升,免却许多痛苦。
这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归根到底,鲁智深活出真我,活得自由自在,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