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羲之笔势论又称笔阵图十二章揭秘
TUhjnbcbe - 2025/8/2 17:26:00

本篇文章的所有插图都是书圣王羲之墨迹

写的一至五章,本篇写六至八章(没有原文,只有释文)

健壮章第六

书写横折钩的方法,是笔画要写得弯弯的,像张开的古代角弓,鸟、焉、为,之类的字就是。单人旁、双人旁的写法,要像鸟儿栖息在柱子上头。写横折弯钩,要像壮士弯曲的臂膀,如:凤、飞、凡、气等。

需要急速拉牵的地方,要像云中的闪电那样迅疾:日、月、目、因,等字就是。至于钩挑转折,上按下捻,起落转折,都要使之和谐有韵味,不要写得忽然细如蜂腰,忽然凸以鹤膝。

奔放不拘时也要注意保持笔锋的力度。还要根据笔迹调整笔锋以取势。行与行之间的宽阔处,像给勇士留出挥舞兵器的空间,刚好与敌格斗;其势如麒麟搏角,龙虎斗牙,或如壮士握拳暴筋,体勇而神强。

笔势奔放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是书艺有长进,学有所成啊!点画之间的牵丝映带,深奥微妙,而又清晰如在眼前。开动脑筋,振奋心志,深入思考,即可领会其神秘不可言传的精神。

写横折时,要迅速拉横,在转折之下处略微放笔;写竖折时,前后笔势要统一,不能在转折的中断失之于慢。总之,要根据笔迹调锋取势,铺毫往下用力。用笔的趣味常在其中,用心体会没有不醒悟的。

教悟章第七

凡是处于字中间的点画,书写时都不得偏左或偏右,如果一个字里有左右两个竖画,那么右边的竖画宜写得比左边的粗一些。写横画以纤细为佳,写竖画以粗重为贵。

点线之间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留白,要远近各适其宜,上下各得其所,自自然然,平衡稳妥。而且应当依次互相掩映,不要让哪个字或哪个点画像牙尖一样孤露出来,尤其是在展转翻笔的地方,更要仔细观察,灵活运用。

观形章第八

写字行文时的用笔方法,还有多种笔势,而且各不相同。有力度厚重的藏锋;有笔力轻盈的侧锋(侧锋不宜写得太细太紧密)有力透纸背的押笔,从笔画之内发力提按。

换句话说,是顺着笔迹运笔,押就是使笔锋与笔迹重合;有聚拢锋毫的结笔(逐渐地把笔锋的毫尖聚集起来,就像没用过的毛笔一样。要参悟其中的微妙道理,察觉这种方法的来历和趣味);

有运笔至点画之末略作停顿的憩笔(憩笔笔势,要看笔锋长短,待笔锋行至笔画末梢后停顿一下再提笔,右捺的脚要像有所缺失一样——犹如隶书技法中的“缺波”);有迫使笔锋尽快离纸的息笔(用息止的笔势向上运笔,漫漫提按再收紧笔锋)

有将捺画笔势由强转弱的蹙笔(蹙笔是指捺脚;将就是由强变弱。应缓缓下笔,位置要得当,不宜写长也不宜写短);有使点画在纸上相互策应的战笔,“战”是指阵地;合是说要像诗韵术语所讲的“叶韵”一样,改变某音,以谐声韵。要漫漫运笔,点线适中,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

有适当地融合各种笔势的撅笔(不要因为毫锋很长而妨碍提笔。撅,是指笔势的优美;依不同情势把握时机,这是随机应变取得成功的最妙之法)

有牵丝映带尽其完美的带笔(牵丝不要太长。带笔是指回转笔锋自然运笔,这类笔画的映带。由于是提起笔锋运笔,所以就像裹束笔锋一样,笔下的字内含新鲜整洁,导入下一点画的笔势要有轻有重,要尽量使映带明显再翻转笔锋提起离纸)

有起引导作用的翻笔(翻笔就是翻转笔势,动作要灵活迅速,也不宜把中间写得很长,把上部写得过短);有在笔锋折叠处时而写得细小的叠笔(叠笔可以写得慢一些,但不宜写得过长)

有笔锋一落纸就保持刚健不塌的起笔(要在点画中间开始落笔,不要让笔锋外露出来,起笔驻笔要依笔势而行,不要失去节制);有用恢宏的气度悬空写点的打笔(打笔是以恢宏之心,书写狭小的点儿;广就是豪放雄健。又不宜写得缓慢或修修补补)

本篇《笔势论》释文,是根据吴玉生的编译本整理。本篇只展示了六至八章,作者会根据情况,择机推出后面的章节

文中图片来自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墨言jh60,愿与广大读者诚心交朋友,谢谢您的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羲之笔势论又称笔阵图十二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