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麒麟ldquo集美于一身rdq
TUhjnbcbe - 2020/11/30 11:36:00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灵兽,是为人带来祥瑞之兆的灵兽。

麒麟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人们假想出来的,是凝聚了几种受人喜爱的动物特征的神物。在旧时,麒麟的地位相当高,是人们对“美”的集中追求。

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01.形态集时光之美

在麒麟漫长的发展史中,它的形态变化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对麒麟形态的最早描述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它被称作“开明兽”或“启明兽”。中国上古传说中常用半人半兽的形象来描绘神和圣人,比如伏羲和女娲是人面蛇身,而麒麟则是“三头人”。可以看出来,此神兽样貌越凶猛,越能体现它的地位和人们赋予它的崇敬之意。

《山海经》的插图

来源:百度百科

汉魏时期的麒麟有一个犄角,身躯似鹿,有双翅,脚掌类似马蹄,换句话说麒麟就是现在所说的“独角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帝王陵墓神道两侧一般有一对石兽守护墓主,如果头上有两个犄角一般称为“天禄”,一个犄角的则为“麒麟”。生前祭拜,死后守墓,麒麟充分发挥着瑞兽的作用。

汉代玉雕麒麟

来源:《中国传统麒麟狮子图像比较》

到宋代“重文轻武”的意识形态下,麒麟造型方面,也逐渐失去了雄浑豪迈的气势,进而演变为清秀灵动的造型,回到了鹿科动物的形体本体。元代时成吉思汗的铁蹄几乎踏遍亚欧大陆,此时麒麟的形象几乎就是一匹身披龙鳞的鹿头骏马,一般呈现奔跃向前的姿态,奋勇当先的龙马精神就是时代的强音。

宋代“麒麟图”铁塔砖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元代釉里红麒麟纹绣墩

元代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局部)

明代随着郑和下西洋归来,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叫“其林”动物(长颈鹿,马林人发音是“其林”)回到了南京,长颈鹿的名称和长相都极像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朝廷一度把它也定为麒麟标准纹样,明中期后麒麟形态又逐渐偏向龙,因此明代官员服饰上麒麟的纹样也有相当大的变化。

明代《瑞应麒麟图》

明代素缎麒麟纹补服(天鹿)

明代素缎麒麟纹补服(白泽)

02.寓意承民俗之志

儒家之仁

麒麟本是"不践生虫,不折生草"的仁兽,它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寓意上与儒家思想的厚德仁爱有相似之处,因此与儒家文化有一些关联。麒麟造型集多种动物之美,被儒家奉为“仁兽”。传说孔子出生前一夜,一头麒麟走至门前,口吐方帛,上书“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孔子就是在这样的祥瑞之兆下降生。若干年后有人“西狩获麟”,孔子听闻将自己类比于被害的麒麟,十分感伤,认为“吾道穷矣”,不久后便去世了。可以说,麒麟与孔子、儒家文化也有不可分割的关联。

西狩获麟

子孙之福

相传孔子为麒麟所送,因此民间将传统的生育观念体现在对麒麟的崇拜上。麒麟为送子神兽,象征生育求子。麒麟是鹿的神化产物,鹿的繁殖力极强,包含着古人的生殖崇拜观念,由鹿演化出来的麒麟仍然具有鹿的生殖象征意义,作为多子多孙、祈子求嗣的吉祥象征而受到民间普遍欢迎。人们相信麒麟能够送子,也能佑子。许多婴孩会佩戴麒麟纹样的工艺品,如麒麟锁,以祈求长命百岁。“麒麟送子”的图像也常见于各种民俗年画中,表达人们对早生贵子的祝福。麒麟也作为孩儿的美称,如“麟子”、“麒麟儿”,“麟趾呈祥”即称赞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麟吐玉书”也反映了民众祈求早生贵子、金榜题名的心理。

清末麒麟送子粉盒

礼制之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舆服制度中,麒麟有较高的地位。初唐,朝廷官服就有了严格的规定,朝臣的服饰用云麟纹代替了龙纹,麟的尊贵在法度森严的舆服制度中体现出来。清代被作为武官一品补服纹样,象征对于武官"以德服人",以智慧、智谋战胜敌人的期待,武官一品即为麒麟,其地位仅次于龙。麒麟在礼制中的使用体现了其象征的权利与威严。

清?织金妆花缎一品武官麒麟铺

(长26厘米,宽25.5厘米,私人收藏)

就是这样“集美于一身”的麒麟,象征祥瑞、仁爱厚德、金玉满堂、天下太平、驱邪长寿。麒麟在中国传统神兽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承载着古人对于美好品德和多子多福的追求,有着驱散不祥的企盼,是古人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文案:南都记艺

图片来源:《中国纹样史》、《厚德上善·融贯礼乐——明代民窑青花瓷麒麟纹饰艺术审美研究》、《浅谈中国传统纹饰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以麒麟纹为例》、《麒麟送子纹样在现代孕妇装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统麒麟狮子图像比较》、《中国传统麒麟狮子图像比较》、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百度百科、私人收藏

本文为南都记艺原创,转载请联系ndjy

.
1
查看完整版本: 麒麟ldquo集美于一身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