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话说瓷器中的麒麟文化
TUhjnbcbe - 2020/12/8 13:42:00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4640703.html

麒麟,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在中国的古文化中渊远流长,麒麟属于“仁兽”,代表祥瑞。

麒麟,凤凰,龙,龟谓之“四灵”,从外貌特征来看,麒麟是狮子头,鹿的角,虎的眼睛,麋鹿的身体,龙鳞,牛尾(狮尾),虎背等,各朝代都有不一样的特征。麒麟在古代被认为是仁和祥瑞之兆。代表社会趋向于一定的安定,也反应了古人社会风貌的状态。

传说每当社会出现动荡,国家趋于战乱,社会祈求麒麟,而在历史中每当社会动乱严重,麒麟在瓷器纹饰上出现的就越多越频繁。

麒麟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文化,一种信仰,它属于被创造的物种,麒麟的原型一说出现于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此时期有少量的长颈鹿被运往中国,而中国人并没有见过这种动物,属于外来物种,长颈鹿的脖子特别的长而得名。而在时代背景中,传播的途径并没有现在的照相机,手机等等,都是属于口头相传,以讹传讹,传着传着就更夸大其词,最终被神话了。而古代的传播途径一个是以讹传讹,另一个是绘画在,比如在瓷器上画出来。

元青花麒麟特写(图片来自于馆藏)

在瓷器纹饰中,如上图,在元代瓷器上出现的麒麟的脖子就很长。

上图为明永乐时期麒麟引凤纹绶带瓶(08年秋中嘉拍品)

明早期有延续元代的特征,宣德出现脖子变短,画风拘谨等特征。

上图为明宣德时期麒麟纹盖罐(15年澳门中信拍品)

在瓷器上作画已然是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尤其在明代中期,史称为“黑三代“,即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宣德之后,正统十四年,公园年,正统皇帝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一下)

正统被俘虏后,景泰上位,在一年后,正统被释放,被景泰囚禁7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社会动荡。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此时人们绘画的神兽麒麟充分反映出了社会背景,表达了人民对于社会安定的向往。

上图为明正统时期麒麟特征。在这个时期瓷器纹饰上的麒麟出现的就比较多了(纹饰作为传播充分反映了社会背景)

上图为明代成化青花麒麟纹卧足碗

上图为明代弘治时期麒麟特征(16年某小拍)

上图为明正德时期麒麟望月特征

明代中后期,青花晕染严重,发散,写意风格更明显,麒麟望月也是明代特有的题材。麒麟属“仁兽”,指太平盛世,安宁,望月代表跳头期盼,明中晚期一直处于社会动荡,麒麟望月应背景而生,表达了人们对于安定,美好的期盼与向往。

上图为明嘉靖时期麒麟特征(回青料)

上图为万历时期麒麟特征

骨瘦如柴

上图为天启时期麒麟特征,整体上明中晚期都趋向于写意,与明早期相比较有其意而无其神韵。

明末清初麒麟特征

清顺治芭蕉麒麟特征(18年1月嘉德拍品)

芭蕉最初源自于商代的青铜器纹饰,在明末清初时期被大量运用在瓷器上,麒麟代表安定祥和,古言“太平盛世出麒麟“,而芭蕉的特征是叶子很大,暗指家大业“叶”大,太平盛世的情况下人们的准求必然会再上一个台阶。

上图为清康熙麒麟送子青花罐,局部放大特征

上图为康熙翠毛蓝麒麟送子(12年中都拍品)

清代的麒麟与之前的麒麟相比,更趋向于成熟成形,脖子短了,更加的灵动,富有生气,康熙时期被广泛运用于麒麟送子的纹饰结合。康熙时期国力强盛繁荣,社会向往多生子女,尤其是官宦之家和大财主,都希望有麒麟之才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麒麟送子被广泛大量运用在瓷器纹饰上。

上图为清乾隆麒麟图灯笼瓶(后两图为放大特写)

来源*德12年9月拍品

清中期延续了早期的风格,麒麟送子的题材继续被大量使用在罐,瓶等器物上。

并且在大瓶上出现了麒麟望月,麒麟引风等题材。

晚清时期的麒麟送子

渐变衰弱的特征明显

民国时期也大量使用粉彩麒麟送子,此时的麒麟变得和蔼可爱,少了灵气,在没有社会繁荣昌盛的前提下,麒麟也表示送不来子了。

我们耳熟能详的麒麟,集多种特征于一身,每个时代的麒麟都不同,绘画反应的是古人要表达的意思以及传递的信息。麒麟作为祥瑞,仁兽的象征。而我们通过每个麒麟的特征的和题材结合能够判断分析出时代的背景和特征,这给我们断代上有很大的帮助和依据。

如今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祥和安定,我们没有经历过动荡不安我们是无法体会动荡社会之苦。社会祥和安定来之不易,作者仅以此篇文章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祥和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麒麟”之才横出,自然我们所有人的“麒麟”就越来越近。

扫一扫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瓷器中的麒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