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荒班
(年11月4日星期六8:50-10:20)
先抽签过堂声律启蒙,接着学习十一真第一、第二段: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獬豸,上古独角神兽,可以分辨是非曲直。麒麟,传说孔子出生时,世上现麒麟;孔子死的时候,麒麟也出现。麒麟是代表祥瑞的神兽,麒麟出现,说明有圣人出现。韩卢,是战国时的一条狗,在韩国(不是现在的韩国)长大。苏雁,传递苏武生死消息的大雁。苏武被匈奴扣押,在北海牧羊。汉朝派使者去接苏武,被告知说苏武早死了。使者说有一只大雁来传信说苏武并没有死,匈奴害怕了,就把苏武放回来了。陆橘,讲陆绩怀橘的故事,九佳第三段讲过。
庄椿,《庄子》里记载有一棵大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椿是长寿的象征。韩五*,韩指韩愈,五*,是他写的《送穷文》中的五种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李三人,李指李白,三人,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酒德即《酒德颂》,晋人刘伶所作,歌颂饮酒的德行。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钱神即《钱神论》,晋人鲁褒所作,说金钱的作用,以讽刺时局。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
虎爪对龙鳞。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弹冠,结绶,均指好友友相互推荐,出仕做官。白日对青春,出自杜甫的《闻官*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闲爱登山穿谢屐,谢屐指谢灵运发明的登山鞋。醉思漉酒脱陶巾,此典故是说陶渊明嗜酒,没钱买就自己酿,酿出来后等不及要喝,就脱下自己的头巾来过滤酒。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这句讲两种植物:松和竹。松和竹耐寒,冬不落叶。
第二节课,先抽签过堂。接着学习《春宵》《城东早春》《春夜》三首。七绝的仄起式已经学完了,今天开始学习七绝平起式。万老师先带诸生吟诵,然后诸生指出诗中的平仄、入声字和韵部,最后万老师讲诗。
平起式用新的旋律吟唱。万老师说,我们吟诗的时候,首先是要注意平仄,平长仄短,逢入必断;其次是节奏,;最后才是旋律。
《春宵》
〔北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夜》
〔北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蒙荒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十一真第一段、第二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2、抄写并背诵《春宵》《城东早春》《春夜》(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3、对子作业:翡翠(翡翠是联绵词,对对子时也要对联绵词),要求标平仄。
蒙地班
(年11月4日星期六14:00-17:00)
佳宸、田昊季氏第十六通篇过堂,伯缘阳货第十七通篇过堂,均顺利通过。其后抽签背诵上周所学内容,文楚、子慕中签,过堂成功。接下来学习新的内容,今天学完了微子篇剩下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准备通篇过堂了。季氏和阳货篇还没有通篇过堂的同学,需要抓紧了。
第二节课,继续疏通子路第十三。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定公”,鲁定公。定公有重用孔子之意,实际在问国家最重要的施*方针是什么。“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一句话。有没有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孔子对曰”,《论语》惯例,答君问用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若是”,像这样,“是”,指示代词,指代“一言可以兴邦”。“几”,几乎,接近之意。没有这样的话,但是有与它效果相接近的话。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我觉得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唯一快乐的是国君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予”,第一人称代词“我”。“莫予违”,宾语前置,即“莫违予”。“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知道很难,就会很谨慎,全力以赴的去做这件事,那就有可能做好,这不就差不多是一言兴邦了吗?“为君难为臣不易”,孔子是回答鲁定公,所以只针对性地说“为君难”。“如其善而莫之违也”,“其”,话,言。“善”,好,说的话好。
『13?16』叶公问*。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楚国地名,因为楚国称王,所以大夫可以称公。“近”,本国,或指叶公管辖的范围内。“远”,外国,或指叶公管辖的范围外。
『13?17』子夏为莒父宰,问*。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莒父”地名,鲁国的一个小城,父读上声。“宰”,县令,地方行*长官。“无欲速,无见小利”,不要太急于求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句非常重要。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语孔子”,“语”,读去声,对……说。“吾*有直躬者”,“*”,家乡,“吾*”,我的家乡。“直躬”,为人正直。“其父攘羊”,“攘”,事出无意,事后有心。攘和盗是有区别的,古人用字很讲究。“而子证之”,“证”,证明,作证。产生纠纷时,证明确实有这件事,和告发是有区别的。“父为子隐”,“隐”,不对外宣扬,并非包庇之义。该如何做呢?里仁第四“事父母几谏”章学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儒家重视血亲关系,不提倡“大义灭亲”,而应“为长者讳”。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居处”,在家日常的容仪举止。“恭”,恭谨。“执事”,主持一件事。“敬”,有敬畏之心。“忠”,竭尽全力为人考虑。“夷狄”,中国古人的地域歧视,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中间的呢?华夏。万老师说文解字“夏”,夏的小篆字形就是一个人。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怎么才能算得上是士呢?“行己有耻”,自己做事情,内心知道哪些是羞耻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使”,动词,读去声。出使到别的国家去,不辱没君王的命令。“敢问其次”,斗胆请教,其次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宗族称孝焉,乡*称悌焉”,兄对弟称为友,弟对兄称为悌。“硁硁然小人哉”,“硁硁”,形容小人做事情追求“言必信,行必果”的样子。“小人”,普通人,一般人。“抑亦可以为次矣”,“抑”,或,或者,是一种不确定的判断。或许也差不多算是士了吧。“今之从*者”,现在这些从*的人,指鲁国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斗筲”,形容气量很小。一筲是两斗。“何足算也”,何足挂齿,算什么呢,孔子看不起这种人。
《千家诗》今天新学四首仄起式五律,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李峤《长宁公主东庄侍宴》,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和李白《送友人入蜀》。
请假:晶心、诗洋。迟到:田昊。
蒙地班作业:
1、准备季氏、阳货和微子通篇过堂。2、诵读新学论语及千家诗至少三十遍(要求画正字),学会仄起式五律的吟诵调。3、抄写所学的四首五律,并标注入声字、平仄及韵部。
宇宙班
(年11月5日星期日8:50-10:20)
际如、芳铭、普元通篇过堂乡*第十,全部成功,尤其是普元,背诵的非常流利,且节奏和缓、字音讲究。晟焜成功通篇子罕第九。晟焜是宇宙班最小的孩子,这学期才上一年级,但晟焜背书进步非常大,以前比较胆怯,现在能够在课堂上背书而且声音洪亮。
过堂后,继续先进第十一,今天学习“季路问事*神”章至“季氏富于周公”章。接下来,继续疏通雍也第六。
『6.2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博学于文”,“博”,广博、广泛。“约之以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约”,从糸从勺,本义约束。一个是知识文化,一个是道德修养,万老师告诸生,两者不可偏废。“弗畔”,不违背孔门的学说。“畔”,通叛。本章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雒诵堂的堂训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广泛的学习文化知识,并能够时时用礼约束自己。
『6.2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卫灵公夫人,很美丽,但口碑不好。万老师讲了卫国三代君王内乱的故事。“矢”在这里读去声,通誓。“予所否者”,我做的事情如果不对。
『6.27』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指事字,表示一个范围,一竖像旗杆,在范围中间的位置,最早表示两*交战时中间的中立区域,可以在这里谈判,后引申为中间。“至”,极致,道中至高无上的真理。“鲜”,少。“民”,普通的老百姓。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是德的最高境界。但是普通人中很少有人能够长久的达到中庸的境界。
《声律启蒙》抽中际如,过堂成功。今天新学下平一先第三段,对子作业:烂漫。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一日对千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烂柯的典故,出自梁·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挥戈能退日”,《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为之反三舍。“持管莫窥天”,出自《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这是“*粱一梦”的故事,出自沈既济《枕中记》。传说卢生曾在邯郸客店中遇见仙翁吕道人,卢生感叹穷困,吕翁给了他一个枕头让他枕着入睡,卢生在梦里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而他睡觉前店主人煮的*梁饭此时还没有熟。
“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东汉费长房曾经遇到一个老人在集市上卖药,卖完之后,自己就跳入壶中,费长房于是请求和他一起进入壶中。进去之后才发现壶中玉堂华丽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请假:天耕。迟到:谦钰、怀雯、晟焜。
宇宙班作业:
1、准备子罕、乡*通篇过堂。2、诵读新学论语和声律启蒙至少30遍,并画正字。3、根据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两字词汇。4、对子作业:烂漫,要求标平仄。
蒙月班
(年11月5日星期日10:40-12:10)
这次课接着往后读,新学内容是: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共十二句。
接下来,讲字。从“雁门紫塞”的“塞”讲起。“塞”,表示用土构筑城墙一类的防御工事。“田”,阡陌纵横的田地。“石”,悬崖峭壁边的石块。
“远(遠)”,表示带上衣服、打好行囊出远门。“杳”,太阳落到树木下面,消失不见了。“本”,指事字,表示树木的树干。
“务(務)”,从矛从攴从力,竭力攻击。“兹”,草木滋生,这个字表示小草刚长出来的样子,有滋长、滋生的意思,是滋的本字。有两组字要记住:糸,丝(絲);屮、草(艸)。“我”,似戈,是一种兵器。
中国是农业社会,有很多字与农业相关。“农(農)”,这个字上面有手、有囟,可见农业劳作要动手,还要动脑,下面的辰本是农具。“稼”、“穑”,两个形声兼会意字。“稼”,从禾从家,家亦声,把庄稼收回家里。“穑”,从禾从啬,啬亦声,把庄稼存到谷仓里。
“艺(藝)”,看篆书,很形象地表示了一个人弯腰劳作,在土地上种植,云则表示说话、传授。教授种植的人是谁呢?稷,后稷的故事,在《诗经?大雅?生民》之中有记载。“黍”,从禾,又有雨水浇灌。与农业有关的字还没有讲完,我们下次课接着讲。
蒙月班全勤。
蒙月班作业:
1、背诵新学千字文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
蒙日班(年11月5日星期日13:50-15:20)
过堂后新学上平四支第三段和五微第一段: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这一段典故非常多,且大多出自《世说新语》。轶文小朋友给大家讲了“梅酸对李苦”的两个典故,真棒。“梅酸”,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李苦”,王戎识李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青眼”,阮籍的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白眉”,三国时蜀人马良(字季常)有兄弟五人,当时有俗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弄笛”,出自《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据胡床,为伊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杜陵不作海棠诗”,传说因为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所以杜甫从来不写与海棠有关的诗。但是这个说法不靠谱,大诗人的母亲叫一个像丫鬟的名字,感觉不可信。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管中窥豹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据说龟每长二百年,就能生出两条尾巴,称一总;到千岁的时候,共有五总,称一聚。五总的龟无所不知。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这一章没有什么典故。“客路对渔矶”,“矶”,水边的小石滩。“朝露缀珠玑”,“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夏暑客思欹石枕”,“欹”,斜靠着、斜倚着。“青草岸边渔父去”,“父”,读上声。
第二节课学《千家诗》,今天读刘克庄的《莺梭》,李涉的《登山》,韩愈的《晚春》,和杨万里的《伤春》。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莺梭”,比喻*莺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来回飞翔。“交交”,*莺的叫声像织布机的声音。“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如锦的花海是*莺像织布一样织成的,写的巧妙。
请假:东颐、芊蒴。
蒙日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上平四支第三段、上平五微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两字词汇。
3、抄写并背诵刘克庄的《莺梭》,李涉的《登山》,韩愈的《晚春》,和杨万里的《伤春》。(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蒙盈班
(年11月5日星期日15:40-17:10)
今次课继续上次内容,新学十句: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接下来讲字,从“景行维贤”的“景”讲起。“景”,从日从京,京是比较高的建筑,再加三笔,就是影,太阳照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京”,本意高高的建筑。“行”,象十字路口。左边“彳”读chì,右边“亍”读chù。“维”,从糸从隹,把丝线系在鸟的脚上,就飞不走了,引申为维系。
“念”,今字上面有个口,只不过是倒着写的,所以念字表示心中想念、口中念叨。“圣”,从又从土,表示以手执土祭祀土地神。聖是后起字,耳聪目明的人。
“建”,从聿从廴(说文部首,读yǐn),聿表示用手执笔,廴与彳很像,也表示行走,但比彳走得更远,所以建字表示用笔把规章制度记录下来。
“名”,从夕从口,夕是半月,在晚上看不清是谁的时候,只好开口问名字了。“立”,指事字,一个人站在地平线上。下部的一横是指示符号,代表地平线。
“表”,从衣从毛,古人御寒穿皮毛制的衣服当外套,但我们现在讲环保,提倡穿人造皮毛;“正”,指事字,从止,上面一横为指事符号,表示方向,向着目标不偏不倚的前进。
“习(習)”,鸟数飞也,小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飞翔,从羽从白,许慎认为白是声符。白、习都是入声字。“善”,从羊从言,从羊来比喻美好的品德。
“宝(寶)”,从宀从贝从玉从缶,表示把玉、贝一类的宝贝藏在家里,缶为声符,但是这与语音变化有关。古无轻唇音。所以“父”在古代发音与“爸”相同。
请假:韵棠。
蒙盈班作业:
1、背诵新学千字文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