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吴杂谈丨如何正确使用外号
TUhjnbcbe - 2021/1/4 12:55:00
治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7568336.html

为了方便人际交往中的指代和称呼,我们总要为某个具体的人设定一个字符串,将其与其他个体相区别,这些字符串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非正式的「乳名」以及正式的「姓名」。这一类字符串是父母在当事人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设定好了,即使不满意,也只能忍了。

2、用来标榜自己的特性或者展示价值观的称号,例如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这类字符串是当事人深思熟虑后刻意给自己设定的,自然满意。

3、所谓的「外号」、「绰号」。这一类字符串是他人为当事人设定的,有可能引起当事人的委屈、愤懑、甚至暴怒。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会给彼此起外号,外号的来源大体有三种。

第一,根据相貌、体型特征起的外号。例如,戴眼镜的被称为「四眼」,身体丰腴的被称为「小胖」。

第二,根据姓名谐音,或者姓名引发的联想起的外号。例如,排球运动员郎平外号「铁榔头」,名字中有「花」字的同学会被称为「如花」。

第三,根据性格和行为表现起的外号。例如,做事拖拉的同学会被称为「拖拉机」,性格内向的容易被称为「老蔫」。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英雄,人人有外号。

有的外号会有亲昵,赞许的成分。例如,「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这明显是一种褒扬。

但有的外号也会略显低俗,或者有嘲弄、奚落的意味。例如,「矮脚虎」王英,「母夜叉」孙二娘。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外号很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同学们应该理性处理外号问题,不要随意挥洒,忘乎所以。

首先,不要给内心敏感的同学起外号。特别是起那些突出其缺点和消极特质的外号,这样容易让这些同学觉得自卑,难堪,让其受到伤害。

某同学外号朗朗上口,本班外班的同学都用外号称呼他。该同学很郁闷。他的家长知道后非常生气,找到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为此专门开了班会,明令:「同学之间不许起外号」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起外号也并非出于主观恶意。老师在处理“起外号”的问题时,也不必管得太死,管得太细。)

其次,使用外号要看情境。

正式场合下的交往恪守礼仪,客气规矩。在非正式场合下的交往亲昵自在,往往不太顾忌礼仪。

大学同学相识二十周年的聚会上,我们用外号称呼彼此。沉溺在职场的客套和尊称中的一帮中年人,一听到自己的外号,就会回想起求学时彼此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于是大家相谈甚欢,尽兴而归。

但是如果他在公务场合这么干,明显就是脑袋被门挤了。

第三,使用外号要看彼此关系的亲密程度。

密友之间以外号相称,因为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老铁”。熟不拘礼,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

但是如果跟不够熟的人过于随便,或者“自来熟”式的自以为是,随意称呼别人的外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是愤怒。

傍晚时分的文星广场上,经常能见到很多同学在玩滑板。玩得好的,挥洒自如,帅呆了。玩得不好的,频频跌倒,摔惨了。

人际交往中外号的使用,跟玩滑板有点像。会玩的,可以偶尔在平坦的广场上玩一玩;不会玩的,还是先在一旁多观摩,多学习吧。

小理的话:

很多的大一的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老吴是谁了老吴呢,是你们很多学长学姐非常喜欢的老师,号称「西浦吴彦祖」,以前他教授的「恋爱管理」和「人际交往」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课程。

去年因为老吴有工作上的调整,便不再上课了,昨天他给我发这篇稿子的时候还说,「现在跟学生接触的少了,都不知道写啥了」很是苦恼。

所以,如果你们有想听老吴聊的话题,或者同他说的话,欢迎留言,小理一定代为转达

祝大家新的一周元气满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吴杂谈丨如何正确使用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