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阳赋里,藏着这个ldquo打工
TUhjnbcbe - 2021/2/10 11:43:00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

简直是电视剧*金档的富矿。

近日一部《上阳赋》

让少演电视剧的“国际章”

又重回大众视线,

还让“油田”周一围也火上了热搜。

讲真,这部“万千宠爱玛丽苏”VS“霸道总裁POSE王”的剧实在有太多BUG让人无法直视,不过它背后隐藏的真实故事线却比演员浮夸的演技好看得多。

1

王家的女儿,真香?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

《上阳赋》的故事映射的是东晋历史。

剧中“万千宠爱玛丽苏”王儇简直人见人爱,

男人见了都想娶,

女人见了都想让自家兄弟子侄娶。

王家的女儿怎么这么香?

东晋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马”指的是东晋皇族司马氏,而“王”自然就是满门公卿的琅琊王氏了。琅琊王氏发迹于两汉三国,崛起于两晋之交,在魏晋南北朝时,琅琊王氏子弟纷纷崭露头角,王衍、王导、王羲之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留名史简,家族的声望也在此到达顶峰。

▲王羲之

特别是“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的晋元帝司马睿完全是靠王导坐上皇位的,上台后司马睿立刻识趣(求生欲满满)任命王导为丞相、骠骑大将*、开府仪同三司、武冈侯、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剑履上殿、从萧何故事……这个画风,特别像汉献帝当年开给曹操的那个套餐。

▲永嘉之乱

而这个王导的祖先,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丞相喷死的那个倒霉蛋王朗。王朗的孙女是王元姬,她后来嫁给了司马昭(其心路人皆知那位),算是历史上第一个“王氏之女”。

《上阳赋》里“得王氏之女得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谁能娶到王氏女,等于拉来当时*治圈内最强后援团,等于点了个封侯拜相套餐。司马家后来与琅琊王氏频繁联姻,甚至这个习惯还延续到了南朝——皇帝轮流坐,丞相却从来只在王谢两家打转儿。

东晋对于士族门阀的无力和纵容,使得琅琊王氏为首的各大世族肆无忌惮,庾氏、谢氏、桓氏、郗氏相继进入决斗场,正统皇族成为一盘菜,可以让人随意翻捡。《上阳赋》中夹在谢贵妃和王皇后中间的马皇帝,他的心理阴影面积可以想见。

说回万众求娶的女主王儇,

她的身上有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表姐及

皇后王宪嫄的影子,

这光从名字的合音上,就能看出。

王宪嫄生于琅琊王氏,她的父亲是散骑常侍王偃,母亲是刘裕的二女儿吴兴长公主刘荣男,一出生已是人生巅峰,不过她的故事倒没有王儇那么跌宕起伏,也许是因为她没有遇上一个“萧綦”吧。

2

寒门出贵子,萧綦?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位“寄奴”拥有无数铁粉、私生饭,

辛弃疾不过是其中之一,

稍微搜一下,宋、元、明、清,

但凡是带“寄奴”二字的诗篇,

基本上都是指他。

寄奴,大名刘裕,祖籍彭城(今徐州),幼时母亲去世,因穷请不起奶娘,最后由舅舅家收养了他,所以小名才叫寄奴。36岁前,刘裕一事无成,种过田、砍过柴、打过鱼、卖过草鞋、混过社团,还曾因*输后没钱还债被人绑在马桩上,幸亏让王导的孙子王谧碰见替他还了债。

▲刘裕

36岁时,刘裕走投无路从了*,

加入的正是《上阳赋》中

“宁朔*”的原型“北府*”。

著名的“淝水之战”,包括刘裕在内的北府兵(多为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组成)成了主角。有一次,北府兵首领刘牢之派刘裕率领几十人去侦察敌情,路上恰恰碰上了大队敌兵。刘裕率众奋勇冲杀,从河里杀到岸上,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一直坚持到大队人马前来接应。从此他威名大振,成了北府兵的著名将领。

▲淝水之战

身为出身寒门的一介武夫,

刘裕自然与高门大姓的士族互相看不顺眼。

东晋末年,桓玄篡晋,刘裕以北府兵击之,迎晋安帝复位,从此扶摇直上,掌握东晋实权。元熙二年(年)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改年号永初,仍立都建康,也就是南京。

在刘裕代晋一次宴会上,为了试探世家的态度,刘裕说:“我本来是个‘打工人’,从没想过能坐在这里。”王弘淡定地接话:“这就是天命啊,是抢不来也推不掉的。”王弘的“天命”一说,简直戳中了刘裕的点,刘宋时代开启后,王弘和他的弟弟王柳、王昙首官运亨通,琅琊王氏多个族中子弟继续出仕任职,家族延续了曾经繁盛。

3

他的痕迹,在南京

萧綦进入权力的核心斗场,转折点在平定晖州之乱,而刘裕的发迹则在于打败桓玄,终极一战在覆舟山。

覆舟山便是今日的九华山,当时是南京城的核心位置,可以说谁得了覆舟山便是赢了整座城。

桓玄派出两万人马守在覆舟山附近,而刘裕则让*队放弃辎重,轻装简从直至覆舟山以东,让老弱之兵登山,在山上遍布旗帜,故意让桓玄看见。

桓玄中计,心慌不已,

刘裕趁机身先士卒,

带兵冲锋,很快收复了南京。

南京的云锦兴起,也与刘裕有关。

东晋义熙十三年(年),刘裕攻破后秦的首都长安,便将北方官营手工业中的熟练工人迁来建康,这其中织锦工匠占有很大的比例。刘裕就在南郊斗场寺(也叫斗场市,约在今雨花门外一带)设立了锦署。所谓“锦署”,就是中央一级的管理织锦行业的官署,史称“斗场锦署”。

从此,南京的丝织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丝、帛和带花纹的绸绢、织锦等就成为建康地区的特产之一。而当时丝织物中的织金锦,正是云锦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官办织锦机构——斗场锦署标志着南京云锦正式诞生。

可惜的是称帝只有三年,刘裕便应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史载永初三年(年)七月,他被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

南京“麒麟镇”“麒麟铺”“麒麟门村”等几个名字,便是与“初宁陵”前面的两只麒麟石刻有关。

▲图源:主题南京

如今麒麟街道麒麟铺上的初宁路,有着一块写着“初宁陵石刻”等字样的石碑。几步之遥,是分列道路两边的一对雕刻粗犷、古朴的双翼雄性石兽。东为双角的天禄,西为独角的麒麟,虽然裂痕纵横,但仍然倔强挺立,透着一股雄浑苍茫之气。

▲图源:主题南京

南朝陵墓前石兽有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三兄弟”长相虽然相似,区别在于天禄双角,麒麟独角,而辟邪则无角,但天禄和麒麟仅见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

▲图源:主题南京

从一届平民成为一代名将,直到成为一朝天子,刘裕开挂般的励志人生却因他的提前谢幕而终结,这一切的遗憾早已埋入土中,留下一对石雕相对无言。

END

注:图片来自于电视剧《上阳赋》、主题南京及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阳赋里,藏着这个ldquo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