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包
华美的云锦锁不住中药的沁香
细密的银针穿梭缝制出
一个个饱含福寿寓意的香包
香包
又称“香囊”“香缨”
俗称“香布袋”“料布袋”
是一种传统的佩饰物
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是我国古代刺绣文化、农耕文化的产物
饱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古代劳动人民使用香包,既有熏香的考虑,同时也有预防疾病的功效。将不同配方的中药制成香囊让患者佩戴也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香包的历史
01
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礼记·内则第十二》中对香包有这样一段表述:“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文中“衿缨”是指彩色丝带,“容臭”便是装有香料的香囊。由此可见,香包为汉代未成年人的标配。后在《隋书·礼仪志六》中有这样一段规定:“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配囊制度,不同阶级的香囊是不同的,有严格规定。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香包不再属于单纯的日用品,同时被赋予了人文价值,清代《古玩指南续编》中说,香包在三教九流中渐成为炫耀斗富比巧的东西,一些士族阶层,富商小贩,他们不但比佩玉品位高下,还比所戴香包看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看锈工如何,以及所用材料和镶嵌金丝宝石华贵程度,一度成为市面上一大流行趋势。02
徐州香包
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市的香包制作技艺别具特色,为世所称。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年,徐州香包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徐州香包,造型纯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绣法工整细致,内装的中草药能驱蚊防潮,净化空气,预防疾病。徐州香包造型
03
徐州香包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它形状非常多,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04
徐州香包外部图案
徐州香包外部图案多采用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以寄托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香包的题材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以戏曲脸谱、布袋和尚、麒麟送子、观音送福、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表现内容的作品。徐州香包制作
05
徐州香包制作流程主要为:配制中草药(10多种中草药研磨混合而成)、刺绣图案、下板型、添加中草药与棉心、手工缝制、缝锁边缘、添加中国结等饰品、包装等。徐州香包内外全由手工缝制而成,香包上刺绣图案由民间艺人一针一线手工绣制而成,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手艺人的思想。同时它兼具药用价值,制作人根据祖传秘方,选取中药宝库中数十种散发自然芳香,具有养气调神、避邪功用的药材经过加工制成香包原料,既可以驱*辟邪、防潮驱蚊,又能装饰房间、净化空气。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民俗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淡出,香包不再像以前那样受人珍视。在机器缝制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的情况下,掌握传统香包制作技能的艺人日渐稀少,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工艺需要手艺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香包工艺进行传承和发展,让这承载了千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香包,在未来绽放不一样的光彩。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