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有四大要素,句式、平仄、用韵、对仗,其中句式、平仄、用韵都有约定,也有规律,严格执行,熟能生巧即可,唯独对仗,只是要求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要求不等于必须,实际运用亦常见灵活使用,至于对得如何,全凭作者自己掌握,也没有个标准可检测,所以不好掌握。对仗要求看似宽,实则极有讲究,要对得工整,对的灵动,实非易事。
(一)律诗对仗句的一般要求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当然是一般而言的,在唐宋诗里也有颔联不对仗的,但这是特例,不等于通则。甚至还有颈联不对仗的,更是凤毛麟角,不能作为我们现在学写诗的借口。我们大多是诗词爱好者,还没到大师级别,特例我们还是不学为好,老老实实按规矩办。
二、对仗的两句在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要相同、词结构相同。这个词性相同,就是按词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介词(虚词)等词的性质来相对,词结构相同就是要按词的结构,如并列结构,还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还是主谓结构,还是补语结构,或者是连绵词等等是否相同。抽象语言不太好理解,就从诗的实例讲。
下面试用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来分析作范。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请看颔联:江间对塞上,都是名词加方位词结合的主谓结构名词。波浪对风云,都是名词加名词结合的并列结构名词。兼和接,都是副词做动词用,在两句里都起动词作用。天涌对地阴,天地名词对,涌和阴都是形容词当动词,组成主谓结构的形容词,作整个句子的宾语。这一联对仗天衣无缝,非常巧妙。再看颈联。丛菊对孤舟,都是量词和名词结合的偏正结构名词。两开对一系,都是数量词加动词的偏正结构动词。他日对故园,都是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形容词。说明一下,他字在这里是代词,作形容词用,不是名词,用来修饰名词日的。最后的泪和心,都是人身体器官有关的名词。整个颈联对仗也是天衣无缝。从杜甫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人写律诗的对仗句,对词性和词的结构掌握是十分精当的。所以判断好词性和词的结构是基本功。
另外,特别指出的是,古人对连绵词在对仗里的运用非常严格,初学者往往会不注意连绵词的对仗。譬如: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寂寞对苍茫都是双声连绵词;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绝句之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其中的容易和商量都是双声连绵词;苏东坡的:席上代人赠别三首之二: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其中第一联的麒麟和翡翠都是双声连绵词。这点是很重要的,假如你前一句用了连绵词,你后面句不用连绵词,基本上没法对工整了。这是牵涉到一个对词性的把握问题,要熟悉哪些是连绵词,哪些是双声词连绵词。抑或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此特强调下。
三、对仗句的两句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读音平仄要对立。同样看上面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其中对仗句全部是平仄错位的,所谓的平仄交替,当然这也是律诗的基本平仄要求。这里也不多说了。
系列散文忆江南连载:一、北仓河
系列散文忆江南连载二十:小芳
读《论语》札记:学而篇第一
读《论语》札记:尧曰篇第二十
格律诗词讲座一:基础知识一句式
格律诗词讲座:一、基础知识五要素
格律诗词讲座二:七绝创作一立意
格律诗词讲座:七绝创作四综述
格律诗词讲座三、七律创作之一
格律诗词讲座三、七律创作之十
格律诗词讲座四:词创作谈之一
格律诗词讲座四:词创作谈之十
格律诗词讲座五:古风举要及别裁之一
格律诗词讲座五:古风举要及律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