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华北地区的人们对碧霞元君尤其崇拜。人们把她的神庙建在泰山的最高处,泰山是中国神仙的聚居之地。人们普遍认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们获得许多利益,比如:赚钱、升迁、丰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诉讼、治病等等,所以对她的崇拜一直很兴盛。
娘娘诞辰
碧霞元君是谁?碧霞元君是以我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碧霞元君生于农历“四月十八日”,此说由来已久,源头甚长。最早的载录见于明代中期出现的宝卷《玉女卷》。其记云: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花洞修焉……。(《岱史》卷九《灵宇纪》录隆庆时人王之纲《玉女传》引。按清康熙朝泰安同知张奇逢所立《禁止舍身碑》所引与此略有不同,其碑云:“矧读顶庙碑文内载《玉女卷》云:天仙圣母本石□[氏],西牛国奉符县人,生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两者出生之年号不同,但日期是一致的。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碧霞元君身世的文本,书中将女神诞生之日设定在“四月十八”。
四月十八娘娘圣诞,在清代为宫廷所接受,届时在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近代王芷章《清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京师颇重此节,例向南顶进香。宫中亦受影响,而有演戏之事,园内则在广育宫(殿),宫内则在广生楼。”四月十八日,除帝后前来瞻拜听戏,有时宫人还在广育殿附近的聚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过皇会”以作庆贺。乾隆二十四年(),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乾隆帝发布诏旨,正式开启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岱览》卷《分览一·岱顶中》载: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纪》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皇帝遣内侍御大臣一员进香。于十七日斋宿岱顶。十八日黎明,诣碧霞祠行礼。岁以为常。
碧霞宝诰。志心皈命礼,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巡声赴感,护国安民。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娘娘传说
传说一、碧霞元君,是坐镇泰山,能为百姓赐福,消灾去难的神。在民间极有影响,碧霞祠常年香火不断。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仙称为“真人”,女子则称“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灵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传说二、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嘉奖大臣们的开国之功,要姜子牙分封诸侯。他封尽了名山大川、风水宝地,惟独留下泰山分给自己。不料走漏了风声,武王的宠妃*妃和护驾大将*飞虎相继找到姜子牙非要泰山不可,兄妹二人都是不可得罪的人,姜子牙就打消了自己留下的念头。但两兄妹争得面红耳赤,到底给谁呢?于是,姜太公*气对他们说:谁先登上泰山,就是谁的。比赛日期一到*飞虎便骑上他的玉麒麟,从京都直奔泰山。*妃使了神法,将自己的一只鞋子放在了泰山顶,才不慌不忙得向泰山赶来。赶到南天门*飞虎已在等候了,见妹妹姗姗来迟便说:泰山归我了。*妃一脸怒气:岂有此理,我已早到了,只是见你来迟放心不下,才回去迎你,有我的绣花鞋为证。兄妹争执一通,*妃怕姜子牙来了不好对付,便主动妥协: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姜子牙赶到后也只好将计就计。于是*飞虎在山下做了泰山神,*妃在山上做了碧霞元君。
传说三、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战国时期魏国公主。公元前年,秦灭魏后,毕霞与她胞妹毕仲举家迁至魏王城,并在东北太阳升起方筑修王母殿,济世救民,使四民安乐。后到泰山讲学,被封为碧霞元君,民间尊称“泰山奶奶”。后人在碧霞元君生活过的王母殿处,建碧霞祠,经天祈福还愿者人流如潮,香火不断。清乾隆帝三下江南,路径乐陵到此,御笔写下:“泰山奶奶之神地”的金牌匾,悬于祠旁。当代著名作者蒋之龙先生闻后大悦:“此可谓乐陵文化之精髓”。
传说四、有一位山东本地的女性,15岁时遇到神仙,拯救了许多人,后来自己修炼,成了神仙。无论她的由来是怎么样的,人们普遍认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们获得许多利益,比如:赚钱、升迁、丰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诉讼、治病等等,所以对她的崇拜一直很兴盛。
传说五、相传元末明初的一个冬天,辽阳都指挥使叶旺、马云奉旨招讨元朝残将高家奴,行至半路突然遭到高家奴部下伏击,叶旺身中一箭,与*队走散,被高家奴追到一个山谷之中,谷中红叶遍地,枯枝不遮,叶旺身穿绿色袍服尤其明显。就在高家奴准备进谷之时,突然一个宝相庄严的仙女出现在叶旺身边,袍袖一挥山谷群石之上便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叶旺借着苔藓的颜色逃过了高家奴的追捕。高家奴走后叶旺欲跪谢仙子救命之恩,那仙子却拦住了叶旺的大礼,对其说道:尔不必谢吾,元朝气数已尽,吾乃奉泰山大帝之请,救尔一命。说罢便化为清风而去,后来叶旺回到*队,与马云一同逼降高家奴,报了一箭之仇,后又回到了这个山谷,在山上为仙子立像建祠,名为绿石娘娘,从此这个山谷也被称为绿石谷。因为仙子当初对叶旺说“奉泰山大帝之请”而不是说“奉泰山大帝之命”,所以后人才明白,这位仙子就是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因此千百年来绿石娘娘祠求姻缘子嗣的香火不断,传说频出,据说十分灵验。
娘娘庙会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是道教的一位重要的神仙,能够“察人间之善恶”“庇佑众生,灵应九州”。在民众心目中更为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泰山庙神诞生日,又称祈嗣日,人们素有“四月十八,奶奶庙上祈娃娃”的说法。当时人们到奶奶庙烧香祭祀,领请泥娃娃,以祈求福禄双全,多子多孙。或为生病的孩子祈福,祈求早日康复。这一天,人们把心愿告诉碧霞元君,便能得偿所愿。然后赶庙会,购物看演出,热闹非凡。
泰山圣母殿主要祭祀五位娘娘,泰山圣母,眼光娘娘,云霄娘娘,琼霄娘娘,送子娘娘。进得庙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升腾的烟雾倒真让人有了一种踏入了仙境的错觉。一般小娘娘庙,仅供奉着云霄、琼霄、碧霄三位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据说十分灵验。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送子娘娘烧香求子。送子娘娘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催生娘娘
催生娘娘,原名桂英,在年轻时因为头胎难产而死,但是还是无比留恋人世间的生活。老*卒见其思状,于是给她出了主意:天黑的时候你去其他户人家,看哪户人家生娃,只要不让她生出来,就可以代替其超生。桂英心动了,心想着投胎。但是每次看到产妇痛苦的样子,桂英都不忍心下手加害于她,不仅如此,还想尽办法,帮助产妇减轻产妇的痛苦,使产妇能顺利降生。后来阎罗天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她做了很多善事,于是晋封其为“催生娘娘”。
眼光娘娘
眼光娘娘,是以我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道教女仙信仰,称为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又称眼光明目元君、眼王奶奶、眼光圣母,一般在圣母娘娘庙设偏殿供奉。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形象经常出现在民间传说之中,是一位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仙,手托着一只大眼,象征明目去眼疾,是道教中的重要女仙之一。
痘疹娘娘
痘疹娘娘,又称“天花娘娘”,是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流行于全国各地。在科学不发达,医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痘疹死亡率极高,曾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当时人们面对痘疹,除了竭力去医治外,就是到娘娘宫求娘娘保佑。
三霄娘娘
三霄娘娘是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三位女神。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女在碣石山上的碧霞宫里修行。她们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不仅炼就了一身好武艺,还炼成了三件宝器。三霄娘娘死后,被封为“感应随世三仙姑正神”。从前信士求子孙,都要拜三霄娘娘,所以现在人们称三霄娘娘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现今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宝物,文雅端坐。
娘娘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为娘妨诞辰,祭娘娘以祈求育子,保子孙平安。届时人们到寺庙烧香、还愿、拜娘娘、看戏、逛集市,是一次大的传统民间文化盛会。
农历四月十八,正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闲时节。地里的秧苗,自由自在的生长,农民们可以放下农具,歇一歇。大姑娘,小媳妇们也都获得了暂时的解放,可以逛逛集市,添置一些过夏的衣服,布料。
娘娘庙会,恰逢其时,庙会也是商贩们的节日,平时分散各地的商贩和三教九流的人们,都汇聚在本地著名的庙宇前,进行交易。有的地方还搭台唱戏,邀朋请友,好不热闹。
娘娘庙供奉着碧霞元君娘娘,专门保护孩子们的。当地民间有一个习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每年都要来庙里烧香挂帆,祈求娘娘保佑孩子平安长大。如果孩子不能来,就由大人为孩子每年到庙里挂帆,帆上写“九天圣母碧霞元君,保我子孙永远平安”内容。在老百姓的心里,孩子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娘娘庙的香火不断,愈来愈盛。
民间还有个习俗,在娘娘庙会上为子孙还愿、献神袍、烧替身。“烧替身”是儿童病重,父母惟恐死去,烧一纸扎人代替病人焚化,以祈免灾。传说这类病儿原是娘娘驾前的金童、玉女,或捧水童、烧火童,偷偷下凡投胎人间。如今娘娘发觉,索回天上,若烧一“替身”,小儿即可痊愈。“替身”系纸扎人,略小于真实儿童(亦有大人烧替身者),上写儿童姓名,焚烧于娘娘神前。回家后为孩子改名,从此神*再也找不着他,便可永保平安。这种偷梁换柱的赎罪方法在民俗中是普遍存在的。
(蔡升元应县文联主席)
让我们一起筑梦追梦圆梦!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