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四灵称首昭仁瑞,万岁千秋享太平浣溪龙窑麒
TUhjnbcbe - 2021/8/14 22:19:00

麒麟,亦作“骐辚”,亦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象牛。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

麒麟纹饰是青花瓷器的经典纹饰之一,也是寓意吉祥的纹饰。浣溪传承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柴窑烧制工艺——浣溪龙窑,在今年五月,首次烧制麒麟画片的作品——浣溪龙窑麒麟压手杯、三才盖碗。

麒麟纹饰的起源与发展源远流长,关于麒麟形象的描写,最早可能出自《孔子家语》中“孔子泣麟”的故事:“麟之趾,振振公子……。其大概意思就是说:”麟这个东西很高贵啊,你们这些贵族就和麟一样高贵啊。“

江苏邳州燕子埠出土的汉画像石拓本,右侧有“骐驎”铭文

传说麒麟为仁宠,能为人带来子嗣。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民间也有“麒麟送子图”之木板画作,以此为佳兆。所以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故麒麟文化成为旧时的生育民俗。在现代,麒麟装饰的礼物,可赠予新人或者求子的友人,祝愿多子多福。宋《营造法式》中的麒麟配图,上为清初故宫抄本,下为民国陶本

在《营造法式》中,有一张麒麟插图,对比故宫所藏的清初抄本和陶湘所藏的民国抄本,两幅麒麟都是龙头麟身,这个特点在宋代以前都不见记载,却是明清至今最常见的麒麟形象,可见现代麒麟在宋代已经基本成型。

陈文帝永宁陵的石刻麒麟

在南朝,麒麟是帝陵神道上特有的石刻,而王侯级别的人物,陵墓神道两侧只能设置辟邪。陈文帝永宁陵的一对南朝麒麟,被公认为南京现存最为精美的南朝石刻。麒麟作为一种吉祥物,常常被用在朝*上。汉武帝在未央宫建造了一座麒麟阁,把功臣的画像挂在阁上,这是把麒麟比作才俊之士。唐代武则天时,将绣有麒麟纹饰的“麒麟袍”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麒麟纹饰成为武官等级制度的标志。由此可见麒麟的地位很高,仅次于龙。在现代,麒麟可赠予家中学子,祝愿学业有成;亦可赠予领导或者老板,祝其步步高升,财源滚滚。

麒麟纹在明代的官窑和民窑瓷器上均能见到,尤以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形象最尾丰富生动。图案疏朗,用风格简练,既有画工繁褥生动的大罐、大盘、也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小盘、小碟。

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在小件器型上绘制画片更考验画工,考虑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浣溪在明代传统纹饰的基础上,浣溪画师在麒麟形象的刻画上更加细致,用笔简练,线条简练松活,麒麟体态健硕,中规中矩,一丝不苟。颈后与尾的鬣毛整齐,向后飘扬,角光滑如修饰,身体奔跑状,前腿跃,后腿蹬。麟角向后突出,增添了几分活泼之气。全身披着麟片,麒麟旁带有火焰纹。浣溪麒麟画片(上)与宣德龙画片(下)对比浣溪画师注重刻画细节,鳞片都非常细腻,真实立体。与浣溪以往的宣德龙的绘制手法极为相似,使画面更加生动。浣溪麒麟系列与传统明代麒麟纹饰威武、神气的特点相比,神态更加温顺乖巧,憨态可掬,形象更受现代人所接受,更符合祥瑞神兽的形象特点。

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将其安放在家中,有镇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单令屋主事业顺利,连带财运亦会好转。除此之外,麒麟还能替主人挡去霉运。

浣溪龙窑麒麟压手杯设计上比常见的压手杯腹部弧度稍大,更有利于握杯。接触过压手杯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验,握杯即会感觉有一股下坠的力量,杯沿会稳稳地贴在人手的虎口之上,这是压手杯力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的独到之处。传统的釉料使手感更加温润,更易上手。浣溪龙窑麒麟三才盖碗可作茶杯饮用茶水,亦作为茶壶使用,便于看茶叶的汤色、浓度、叶底。为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拉坯师傅使中碗口沿更加外撇,这样更利于品茶,中碗碗足与下托的托口契合度完美,手端杯托时整体更加平稳,三才盖碗中的茶船作用尤妙,茶碗上大下小,承以茶船增强了稳定感,也确不易倾覆,使品茶、赏器体验感俱佳。

围桌饮茶,畅谈人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对于茶友来说,一只精致的主人杯是必不可少的,而浣溪麒麟系列是您值得选择的一款作品,不仅美观且寓意吉祥。

日后浣溪会尝试将会将麒麟纹出成套组,更多的浣溪器型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上市,希望我们浣溪的作品和匠心可以丰富您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请长按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灵称首昭仁瑞,万岁千秋享太平浣溪龙窑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