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抢了其侄建文帝朱允炆的,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对此颇有芥蒂的朱棣曾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严令禁止坊间有亵渎帝王的行为以杜绝坊间艺人开展借机暗讽自己篡位之行的表演。虽有人说,这是朱棣延续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中的:“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同罪。”但也能由此看出朱棣在一定程度上的心虚。所以凡是对他坐实帝位有利,有”天命所归“、”太平盛世“等关键词的事物及事件都格外上心。也由此奠定了一幅自欺欺人式的瑞应画《瑞应麒麟图》的诞生。
《瑞应麒麟图》源于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年),榜葛刺国派遣使臣来华,随行上贡“麒麟”一只。当然,现在我们很清楚上贡的动物只是一头长颈鹿,但使者却说这是一头麒麟。不得不说,榜葛刺国的外交官还是很明白外交上贡送礼的基本准则就是投其所好!朱棣想要什么,那就送他什么!还有什么比代表着”太平盛世“的”麒麟“更为合适的呢?可”麒麟“哪里弄?传说中的圣兽又能去哪抓?有人提议,不一定就得是真”麒麟“,找一只像”麒麟“的动物献上去不就得了。于是,榜葛刺国根据文献记载的”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色而马足“的”麒麟“形象,最终选定了长颈鹿为榜葛刺国官方”麒麟“代表,正式开启了一场忽悠之旅。
另有一种说法是,榜葛刺国并非有意忽悠,只是因为读音所产生的误会。据法国学者费琅考证,在东非索马里语的东部方言giri或北部方言geri,均指长颈鹿而与汉语「麒麟」发音相近。当然,这种说法还是存在些许不合理,但若结合当时环境,即使贡使明确告知明朝官员”此兽非麒麟“,明朝官员也会充耳不闻,借此所谓”麒麟“来迎合朱棣之好。也就是说,此兽究竟是不是”麒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王想要它是”麒麟“,那它就是”麒麟“!
朱棣见到”麒麟“后,果然龙颜大悦,当即命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下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命宫廷画师将“麒麟”画下。《瑞应麒麟颂》则抄录图上,于是有了最初版的《瑞应麒麟图》。(也就是说,沈度款《瑞应麒麟图》极有可能并非沈度所绘,其款只是《瑞应麒麟颂》的款)由这最初版的《瑞应麒麟图》就衍生了多个落款为”沈度“的不同版本《瑞应麒麟图》,也有其他落款如:[明]“华亭沈庆”版、[清]陈璋《榜葛剌进贡麒麟图》等,甚至明宣宗朱瞻基也专门临摹了此图。
附《瑞应麒麟颂》:
钦惟皇帝陛下,嗣承太祖高皇帝洪基,德化流行,协和万邦,三光顺序,百灵效职。由是驺虞至,嘉禾生,甘露降,*河清,醴泉溢,诸福之物,莫不毕至。廼永乐甲午秋九月,麒麟出榜葛刺国,表进於朝,臣民聚观,欣庆倍万。臣闻圣人有至仁之德,通乎幽明,则麒麟出,斯皆皇帝陛下与天同德。恩泽广被,草木昆虫,飞潜动植之物,皆得生遂。故和气融结,降生麒麟,以为国家万万年太平之。臣度忝列侍从,恭覩嘉瑞,百年稽首,谨献颂曰:
於赫圣皇,廼武廼文,嗣登宝位,致治法古。
万方底定,三辰顺序,两旸时若,岁稔黍徐。
民俗熙熙,无问夷阻,思神百灵,亦得其所。
和气薰蒸,溢于寰宇,乃降祯祥,泽被鳞羽。
嘉禾穰穰,河清湑湑,驺虞实来。醴泉甘露。
诸福毕臻,维天之助,维天之助,申命春顾。
惟十二年,岁在甲午,西南之陬,人海之浒。
实生麒麟,形高丈五,麕身马蹄,肉角膴膴。
文采烨煜,玄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
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鸣,音叶钟吕。
仁哉兹兽,旷古一遇,昭其神灵,登于天府。
群臣欢庆,争先快睹,岐凤鸣周,洛龟呈禹。
百万斯年,合符同矩,大瑞兹至,圣皇在御。
登三迈五,天锡圣皇,宝祚。
臣职词林,缪叨纪著。咏诗以陈,颂歌圣主。
儒林郎翰林院修撰,臣沈度谨进。
(你好妖怪工作原创文: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