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生活我们也想有,我们也配有
对于华为,许多人都觉得它是一个“幸运儿”。可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命运多舛,骨子里却透着股子倔劲儿的少年。“有多少掌声,便会有多少诋毁”,如今成长为中国科技巨头的华为,显然也是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华为在消费绑架国人的爱国热情”,“华为应该韬光养晦,不要老说自己是第一”诸如此类的冷嘲热讽,不绝于耳。可值得庆幸的是,支持者的赞赏声还是要远大于此。
任正非女儿孟晚舟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为什么要支持华为”的帖子,其中一个70后的老兵评论道:“我是一个70后,我支持华为,就是为了不想让我的儿子、孙子再像我们这代人那样进工厂做不值钱的衬衫。然后拿做衬衫挣来的钱,用来买国外的飞机和大炮。凭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要那么累,而欧美人却可以潇洒的享受到我们所不曾享受到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我们也想有,因为我们也配有。”
科技帝国的诞生
年,任正非拉着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东拼西凑筹到了2万块钱。而此时的任正非刚刚经历了人生一场巨大的变故:万元巨款被骗;失去了国企南油集团这个“铁饭碗”;妻子孟*离他而去。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艰难的背景下,华为在一间破旧的厂房里诞生,从此便开启了它布满荆棘,但又辉煌荣耀的征途。
年华为华为终端公司命运的主宰者
当时华为的主要业务是代理的一款HAX的交换机,那时候,类似于像华为这样的代理公司大大小小差不多有余家。本就快要趋于饱和的市场,却还有大批的公司进入到代理交换机市场,这就意味着代理交换机的利润被越摊越薄。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华为的利润也被蚕食的所剩无几。这时候的任正非开始意识到,继续做代理,只能会被市场淘汰。为此,他打定了主意要自主研发交换机,将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想要自研交换机,那就必须要招揽到有才华的研发人员才行。
向死而生
但在当时,华为也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体户,而那些真正的有才华的研发人员是显然不会委身于这样的一个小公司。为此,任正非便亲自前往,靠着自己的诚意和远远高于同行的酬劳,先后让他拉来了郭平、郑宝用、聂建霖三人。
为了自研交换机,任正非花光了此前所积累的全部财富。没有钱,他便去借钱。即便是要支付对方高达20%~30%的利息,任正非也丝毫没有退缩。孤注一掷的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家压在了交换机上。迫于压力,有一次任正非站在了办公室的窗边,一字一顿的告诉研发人员:“这一次研发如果失败,我就从楼上跳下去后,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任正非
正是任正非如此坚定的信念以及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华为才成功熬过了这次危机,填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同时华为也从交换机代理商变成了交换机供应商。
三巨头的合力“围剿”,迫使华为出走海外
年9月4日,华为通过自主研发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伴随着华为实验室传出的电话铃声,华为第一代GSM系统研发成功。第二年,任正非便兴致冲冲的拿着GSM系统,以求实现商用的变现,然而现实却泼了他一盆冷水。
华为GSM系统研发成功报纸消息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西方的竞争对手竟然通过联手的方式,对华为进行了无情的“围剿”。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直接将价格降到了华为根本无法承受的水平。就这样,初出茅庐的华为被硬生生的挤出了国内的市场。面对在2G网络的“失利”,不得已的华为,也只好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
爱将背叛,母亲离世,任正非罹患癌症
祸不单行,就在0年底。任正非一直倚重,并被自己视为己出的李一男,“自立山头”成立了港湾网络,并且带走了华为大批的科研人员。
接下来的三年,生意上,华为仿佛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国内市场遭到了港湾网络的抢食;海外市场则遭遇到了思科的诉讼;公司还要时刻提防内部人员合谋偷盗技术和商业秘密。
李一男
生活上,任正非的母亲在这个非常时期,遭遇了车祸不幸身亡。身为人子的任正非,却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来得及见。而且他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任正非得了抑郁症,动了两次癌症手术。
面对华为将要滑向崩溃的边缘,这种无法挣脱的无力感紧紧包围着任正非,可他还是硬生生的“挺”了过来。
任正非与父亲母亲
华为海思之争迎来“破局”,华为一战成名
2年华为的市场占有率涨幅直逼思科,在感受到来自华为的压力时,思科却动起了“歪脑筋”。它拼命的鼓吹华为威胁论”,还在内部成立“打击华为工作小组,并对华为提起了诉讼。本就客场作战的华为,显然没能占的上风。
面对首战失利,任正非经过一番复盘之后,他决定任说服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3Com公司总裁,让其帮忙出庭作证,并且主动的将有争议的产品源代码送去检查。
3年的10月1日,华为与思科经过源代码对比表明华为的产品是“健康”的。次日,华为与思科达成了和解。正是这一次的胜利,让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名声大振,华为的产品也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所信赖。
华为思科之争
教科书式的经典商战
海外市场局面被打开,华为也得以腾出手来“收拾”港湾网络。痛定思痛的任正非,专门成立了“打港湾”的项目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全面打击自己一手养大的企业-港湾网络。
4年的一开始,华为便用“零利润”来和港湾网络单单必争,这种看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疯狂打法却对港湾网络颇为见效。港湾网络的发展陷入了停滞,利润也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港湾网络在纳斯达克的IPO失败。
上市无望的港湾网络便开始和西门子接触,以期出售资产给西门子。得知消息的华为,立即发信给港湾,要求其解释对华为多项知识产权存在的侵权问题,为此,西门子也不得不放弃对港湾实施收购的打算。
随后6年6月7日,华为以一封给港湾员工的公开信,为此次商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开始盯上华为的“鹰眼”
5-年,华为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它从一个单一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变成了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9年,华为在3G网络上崭露头脚,并一举拿下了欧洲市场大量的运营商,顺利的跻身于全球电信设备商第二名。
没过多久,在海外“风生水起”的华为,又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世界强榜单上。与此同时,华为“幸运”的吸引到了美国方面的注意。也就从那时起,华为在海外的收购接连以失败而告终。有所觉察的任正非,立即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华为业务重心从海外转回到国内。
年年底,华为将在3G业务上战功显赫的余承东任命为华为终端董事长。上任后的余承东,在任正非的大力支持下,打定了主意要让华为在电信设备领域和智能手机领域进行深耕。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决定,8年后的华为,实现了亿美元(近亿人民币)的营收,超过了BAT三家亿元的营收总和。
可就在华为还未来得及庆贺高光时刻时,来自美国的一系列打压却悄然袭来。
被对手“逼着”成长
自年开始,竞争对手不断的升级对华为的打压,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可出乎对手意料的是,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打垮华为,反而激发了华为的斗志。越挫越勇的华为在困境之下,开始变得更为全面起来。为了予以还击,华为推出了一系列的“备胎计划”。
不准用Windows!好啊,我就用Linux;不准采购供应商零部件!行啊,那我就转向韩日或国内采购;断供芯片供应!可以啊,那我就加大对国内芯片厂商的投资力度,组建团队协助芯片厂商攻克难关;不准使用GMS!没问题,那我就做出来HMS,实现了全球6.5亿用户入住使用。
似乎华为总是可以闪转腾挪,在夹缝中寻求到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从一个单一的手机供应商,变成了几乎涵盖手机各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成为绝唱的麒麟芯片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国内芯片领域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悬殊太大,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芯片制造领域的突破。在8月7日,华为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大会峰会上表示,“由于美国的限制,华为全球领先的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这一次,华为真的“低头”认输了?当然不是,前不久,华为不仅在招聘光刻机工艺工程师,还在到处“挖人才”,而且任正非还在海思总裁何庭波的陪同下,三天之内到访了四所名校。其实华为的目标很明确,攻入手机上游市场芯片制造领域。
众所周知,制造芯片离不开光刻机,而光刻机的各个零部件也都需要高度精湛的工艺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次,华为或将光刻机各环节的技术壁垒进行拆分,与全国各大高校的尖端科技人才通力合作,实现自研光刻机做准备。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日月。纵观华为创业史,无数次的实现从无到有。显然,属于华为的奇迹,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