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途径麒麟门去往仙林的其东线,在麒麟铺附近,总能看到南朝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的一对石麒麟落寞孤独地栖身在路的东西两侧临时简陋的雨棚里。
位于其东线西侧的麒麟民国时期修建的其东线只有双向车勉强能会车的宽度,但这样一条狭窄的公路交通却很繁忙,每日车水马龙,大小汽车川流不息。
这一对石麒麟(细分则: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但常常统称为麒麟)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忍受着汽车尾气的侵蚀。
位于其东线东侧的天禄初宁陵石刻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陵墓遗存,距今已年,不仅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也是地位最高的帝王陵墓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对宝贵的南朝石刻,去年底,由十余名专家组成项目团队,对它开启了数字化的修复工作。
据媒体介绍,由于初宁陵石刻风化侵蚀严重,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项目团队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把握六朝艺术整体风格和神韵,同时参考南朝、东汉等多个时期的石刻造型,再按照有迹可循的原样加深明晰,部分缺失的左右对照复原、同类型借鉴与移植复原,完全遗失无据可考的进行合理性再造等原则进行数字化修复。
数字化修复前的天禄数字化修复后的天禄经过半年的努力,麒麟和天禄的原始面貌得到了成功的“再现”,标志着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数字化保护利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数字化修复前的麒麟数字化修复后的麒麟令人期待的是,散落在其东线窝棚里的一对石麒麟实体也能很快地得到极为妥善的保护。
如能通过对该石刻实体的保护,再辅之以现代化的数字手段,让今天的公众通过观赏、游览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文物的“活化”,从而展现一千多年前南朝文化的风采,彰显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我是
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