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全球芯片规则变更之后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就断了产线,华为旗下的手机业务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明明拥有领先全球的5G技术却只能制造4G手机,华为实在太憋屈了。不过最近,一向低调的另一国产芯片的制造新秀紫光展锐开始发力了。
国产5G芯片出炉,突破6nm工艺SoC,出自紫光科技,但是华为用不了
11月29日,紫光展锐的5G手机CPUT发布了,该CPU采用了先进的6nmEUV工艺,是一款系统安全级别优越的高性能八核手机处理器。与上一代芯片相比,T优化了核心CPU的架构,改为1+3+4三从、丛集八核心,降低了部分场景下40%的功耗。
T还支持3MB的高级缓存增加了高达20倍的容量,可以同时运行上百个应用,当然,CPU最重要的运算能力也提升到了上一代芯片的两倍。
此外,T在安全上的表现也十分优异,采用了金融级内置方案后极大的降低了被攻击定位的风险,数字货币和金融软件的使用也能得到更高级别的信息保护。从多方面性能评测来看,T都是能够对标国外厂商同级别芯,而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的优质产品。那么,这款国产芯片能不能给华为的5G手机使用呢?
答案是不能。紫光展锐的T同高通、联发科等行业巨头的芯片已经有一战之力了,在性能和性价比的平衡上也能吸引一大批手机厂商引入作为中高端旗舰机的配件使用。但是由于T采用了美系ARM架构,无法给华为手机使用。
华为为了绕开美系的技术封锁,已经自研了一套基于RISC-V开源的达芬奇架构了。而T架构采用的确是美系的ARM的Cortex-A76指令集,使用这样的芯片不但有可能受限于美国,也违背了华为自研系统的初衷。再者,华为是美方的重点针对对象,即使华为同意使用T,紫光展锐也向华为大批量供货,美方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将ARM指令集的原材料一断,紫光展锐就生产不出芯片了,到时候华为没用上芯片,紫光展锐也凉了。主观上,华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研先锋,即使没芯片用也不会向美国服软。客观上来说,华为想用紫光的芯片,美国也不会相信这个眼中钉的示好,对于这个博弈了这么久的对手,最大的敬意就是斩尽杀绝。
从芯片制造角度来看,华为无法使用T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紫光展锐只是一个芯片设计或者说组装公司,无法做到从原材料到终端完全自产,这又是一次中国科研被领域被卡脖子的事件。
一个人牌打得再好,就算能将有限的卡牌玩出花来,发牌权不在手上又有什么用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别人不发牌给你,你就没招了。紫光展锐设计组装的再好,核心技术不在手上,T就不能完全算作国产的芯片。设计是设计生产是生产,两者天壤之别。
国产芯片之路为何如此曲折?
这要从产业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芯片研发是典型的集人才、资本和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业,是制造业中最具有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的产业。根据芯片制造行业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个月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与之配套的的制造材料和生产设备的要求也会指数型提升,在漫长的迭代中,行业巨头的技术积累和刚入行的企业会形成巨大的技术壁垒。
以华为的海思芯片为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究人员团队,在制裁停产前海思停留在5纳米级别,而同时期国外芯片已经3纳米了。目前紫光展锐的T则是6纳米级别,可见技术壁垒的突破难度。
外加先上车的巨头只想把后路堵死,从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各方面进行封锁,才使得后起者自研的道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随着芯片产业的技术更新很快,还需要不断投入海量的研发资金,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都难以负担的。
就好比你在读一年级的时候你的对手已经在读高一了,等你好不容易升到二年级,你的对手却已经高二了。你必须不断跳级才能够缩短和对手的差距,但每升一级都需要极其高昂的学费投入。
此外,学习也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再快也有个限度,你们家再有钱,请再好的家教,也不可能像电脑一样把知识瞬间写入硬盘,直接就掌握了吧,如果你还是人类的话。但是在你没有达到和对手相同高度时,你无时无刻不在被卡着脖子,无时无刻不在因此受制于人。
因此,芯片研发是一个需要一面顶着巨大压力一面攻克技术难题赶超对手的艰苦项目。我们今日搞科研有如此大的决心,也是因为遭遇了太多科研不自主的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