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有一名网名为“知鱼”的古生物爱好者,从豆蔻年华的中学时代开始,每两周一次、每次至少行程30公里,在曲靖坝子、陆良坝子山岭间穿梭,一直一直在拍摄滇东的4.2亿年-2.5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2.6-2.3千万年前陆生动物化石,以及当地生物多样性、人文地理风光和那些化石研究者、爱好者。虽然不为什么,却一直坚持,时间长达37年,累计行程4万余里,却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知鱼”与他少年时期在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古生物标本采集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中学时代的他参加了曲一中组织的地理兴趣小组,在梅桂荣等老师的带领下,到朗目山、五台山、沾益桃园采集到了数亿年前的珊瑚、腕足类古生物化石,在寥廓山采集到第一只拟态生物“竹节虫”标本。跟随朱老师学习了摄影及暗房技术,从此,便热爱上了滇东的热土、“痴迷”上了热土上了滇东的多样性生物。37年来,“知鱼”缘山寻鱼,走进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世界里。了解欣赏、拍摄记录了三宝老虎山水库、三宝青峰寺、马龙红*哨、潇湘火烧箐、大坡块乌的三叶虫化石;石灰窑北冲村、彩莲东坡、三宝张家营、经开区车马碧水库导流隧道石渣堆、大坡麻拉寻沾路工地、晏官屯、张安屯、渣子树、菱角黎山、罗平圭山、富源雨旺等地的胴甲鱼、邓氏鱼、宽甲鱼、奇异东生鱼、高棘四营鱼、多腮鱼、变异霸鱼、优美玉带鱼、鳞齿鱼、胡氏贵州龙、板足鲎化石;麒麟区越州、茨营、三宝、沿江、珠街、麒麟学校、沾益桃园、玉光、白水王官营等地的海洋古生物笙管状的“笛管珊瑚”,蜂窝状的蜂巢珊瑚、隔板珊瑚、放射杯珊瑚、日射脊板珊瑚、四射珊瑚、腕足类化石“石燕”、震旦角石;沾益白水、星海到、富源西流水的三叠纪鱼类爬行类、无脊椎动物、海百合、虾、双壳、腹足以及许多未确定门类的节肢动物等海洋生物化石和麒麟区蔡家冲的巨犀、啮齿类哺乳动物化石;经开区徐家冲、沾益龙华山、西平镇、白水勺达、棠梨湾、水冲村石炭纪的工蕨、海百合、海蕾化石。37年来,“知鱼”翻山越岭,看到了世界的奇妙。欣赏到导流隧道渣土堆惊现鱼化石、古建筑石基、古河道中的鱼化石,小孩石锤之下绽开的贝壳化石里流出的“油滴珠”,建筑工人铁锤敲击砂石裂开瞬间随风飘散的化石粉末,为古生物学家服务33年的“化石采掘工”显微镜下的米粒、针尖大的古生物骨骼化石。看到羊儿站起来觅食高处的树叶,蚜虫在树叶上建“家”,昆虫口衔稀泥在树干上筑巢,小蜥蜴舔舐嫩小的野生菌,松树游戏树枝间,苗族群众在自家果树上养殖胡蜂,渔翁用鱼鹰捕鱼,养殖户驯养麂子,制陶工匠用富含古生物元素的陶泥制陶烧瓷,蚕农养蚕缫丝……“天高气爽中秋月,五谷杂粮灌满浆,秋果紫红摇欲坠,野菊风里送清香,村妇欢欢摘硕果,小儿笑笑倒篓筐,壮夫紧紧挑回担,老汉匆匆窖里藏,掰棒拾穗扬豆粒,去皮留米落实粮,谷稻袋袋堆成垛,桃枣箩箩透异香,板栗红红遍地捡,葡萄串串入纸箱,渔翁快快张收网,松鼠忙忙来去慌,秋蝉苦苦唱哀曲,大雁队队南飞翔,秋风忽至忽又去,树叶飘摇渐泛*,麻雀不知秋去早,眼前有米不愁荒,农民辛苦忙收获,品酒饮茶笑脸扬。”37年跋山涉水的拍摄,“知鱼”收获很多,拍摄生物多样性图片上万张,发表生物多样性文章上百篇、数十万字。在人生的下半场,“知鱼”还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行走在山水间,不为什么,只留体验。生命是一个过程。鱼儿们、众多的生物,以至人们,以不同的姿态完成各自的生命历程,点点滴滴,无疑都是值得惊叹的。沧海桑田,珠源水长,缘山知鱼,穿越亿年,奏响生物多样性的绝响!高歌一曲生物多样性的绝唱!图文:包建新
编审:段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