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既然我写科普内容的,所以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一下:究竟有没有麒麟这种生物。
科学的范式
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科学使用的是数学语言,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要使用严密的数理逻辑,并且由相应的数据支撑。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个事情之前,会首先为研究的对象下个定义,这是根据牛顿的工作方法总结出的。
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了大量篇幅为他研究的物理量下定义,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质量、力等就是他定义的。
除此之外,检验是否科学的方法还有是否可测量,实验是否可复制。
我们以时间举例,时间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想要研究时间,我们也会给时间下定义:“时间就是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可定义。
可测量指的是时间可以通过钟表测量;实验可复制是,无论谁测量时间,得到的数据都是一样的。
后来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他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新增了判断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是否可证伪,他认为:所有的科学内容都要具备可证伪性,如果一个理论不能够证伪,那么他就不可以成为科学理论。
知道了科学的范式,我们再来看世上到底有没有麒麟这种生物。
麒麟
根据科学范式,我们首先要对麒麟下一个定义,否则一尊雕像可以叫“麒麟”,一个人可以叫“麒麟”,一个动物也可以叫“麒麟”。
根据汉代的《说文解字》说:
麒,仁宠也,麋身龙尾一角。
《征祥记》中则说:
“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宠,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
除去神话色彩,麒麟这种生物应该是:集狮头、鹿角,虎眼、龙鳞、牛尾于一身的动物,下图中的形象很符合人们对麒麟的想象。
但是,光有想象不够,科学是讲究证据的,但目前为止,关于麒麟的化石和骨骼一个也没发掘出。也就是说,麒麟没有满足可测量这一项。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挖掘出化石并不代表没有,而是麒麟数量太少了,不一定会像其他生物一样留下化石。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具备科学思维的,因为科学家不会去研究并不存在的东西,连麒麟的化石都没有出现,那我们又如何能确定它是存在的?就凭几记载?那随便一个人说存在某种妖魔,我们要不要信?这可都是一句话,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有人会拿上图图片做证据,说这是清朝时外国人无意间拍到的麒麟。
其实这张图并不能做证据,首先是因为图片可以PS,可以修改和涂抹。事实上这张图确实也是经过PS制作完成的,作者曾经辟过谣。
所以,从科学角度来看,麒麟是并不存在的。当然可能从文学角度来看,麒麟又是存在的,不过这两种存在并不冲突。
科学家的边界
很多人以为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释所有的问题。其实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有自己边界的,无法证伪的东西科学是不会研究的。
比如外星人存不存在,科学家之所以不研究外星人,是因为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没有见过或者真实记录过外星人生活轨迹,然而研究又不能光靠想象,所以科学家才没有研究。
麒麟也是一样,因为这种生物根本无法复现,所以科学家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它们,而什么时候会研究呢?就是当我们真的抓到一只麒麟时,科学家会研究它的基因,研究它的演化路线,研究它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