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春雷现场分享华夏生物的瑰丽传奇。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龚小莞)龙有可能变成家畜吗?我国的白兔来自哪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物世界,古代中国人就建构了华夏生物圈。昨天下午,鹭江出版社新书“华夏生物传奇”丛书在新华书店中山·阅埕四楼首发。该丛书作者、本报编辑、作家萧春雷现场分享了关于华夏生物的诸多瑰丽传奇。
为华夏生物圈的近百位“主角”著书立传
“华夏生物传奇”丛书是一套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原创人文科普读物,入选福建省“暑期读一本好书”推荐目录。这套书以传统博物学为主题,结合现代生物学,分门别类地讲述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近百种陆生动物、陆生植物、海洋生物与中国人之间的故事,力图展现一个中国人的生物世界——华夏生物圈。鸟兽虫鱼、梅兰竹菊、龟麟龙凤……丛书为华夏生物圈的近百位“主角”著书立传,讲述中国文化视野里的物种景观和生命故事。
“我试图立足于现代生物学,去理解中国古代的观念和智慧。”萧春雷说,以前他没有接触过童书,心里没有底,先写了两个样章,让朋友拿给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阅读,没想到他们都能读懂,并且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写完了《华夏海洋生物传奇:会飞的鱼》,反响很好,因此又有了《华夏动物传奇:猫的诱惑》和《华夏植物传奇:艾草先生》,正好形成一套“华夏生物传奇”。
引领孩子了解诞生中国故事的生态环境
萧春雷说,他的创作初衷是为小读者建构“华夏生物圈”,引领孩子们了解华夏生物世界,了解诞生中国故事的生态环境,进而感受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精神。
为什么叫“华夏生物传奇”?萧春雷说,这是因为自己只讲述中国人熟悉的生物故事,讨论华夏文明是如何认识这些生物的。例如,书中收录了中国独有的龙、麒麟的故事;还有些有特殊意义的物种,例如桑树,因为我们是种桑养蚕、纺织丝绸的民族;又如竹子,虽然全世界都有,但只有中国人认为竹子虚心、劲节,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
“往宏大一点说,我想用文字重建‘华夏生物圈’,讲述中国文化视野里的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我相信,只有理解了传统中国的世界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萧春雷说。
责任编辑:李奕佳,赖旭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